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科技創新要找准著力點

2020年06月04日09:3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科技創新要找准著力點

  將全身之力灌注指尖,找准穴位,一“點”制敵。在武俠小說裡,這樣的點穴術往往令人嘆為觀止。面對強敵,拳打腳踢四下出擊不一定有勝算,出其不意攻其要害,說不定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西部地區的科技創新之路,和點穴術有異曲同工之妙。面對科技資源普遍匱乏的現狀,選准著力點,局部突圍,這樣的“點穴術”能讓西部地區實現華麗“逆襲”嗎?日前,就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央專門下發了指導意見,其中特別提到“不斷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從開發建設轉向高質量發展,西部大開發踏上了新征程,而科技創新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差異化創新 將科技特色進行到底

  奧運賽場上,全能冠軍難當,單項冠軍相對易得,搞科技創新也需要這種辯証法。像貴州這樣資源匱乏、底子薄弱的“科技窪地”,如何在科技創新中突圍?貴州給出的答案是,差異化創新。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以大數據為引領,在一些領域和部分行業形成領先優勢,走差異化創新之路。

  貴州省科技廳把“傻大黑粗”的煤炭作為“當頭炮”和突破點。從2017年起,貴州省科技廳持續發布技術榜單,懸榜攻克長期以來制約貴州煤炭轉型升級的核心技術,特別將目標瞄准採掘自動化、智能化這一世界性難題。而今,靠著礦工一筐一筐挖煤的傳統模式,正被逐漸終結。在一些煤礦,隻要在地面上輕輕摁下總控台啟動按鈕,地下深處的採煤機就可進入“無人駕駛”狀態,實現“一鍵採煤”。隨著煤炭開採搭上高科技快車,一個“井下無人、地上無煤、純清潔能源”的煤炭工業新時代,正在喀斯特貴州漸行漸近。

  青海省科技廳黨組成員、援青辦主任姚長青說,正是立足於差異化創新,青海省構建起了重點領域及特色產業的科技支撐,亮點頻現。鹽湖化工領域,建成年產5000噸無水氯化鋰、1000噸金屬鋰產業化示范線,填補了空白,金屬鋰產能全國第一。生物醫藥領域,建成“青藏高原生物科技集成創新中心”,推動建立冬虫夏草種質資源數據庫網絡共享平台,支持虫草、沙棘、枸杞等特色資源精深加工……

  協同創新 聚四海之力打一場突圍戰

  進一步深化東西部科技創新合作,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這對於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寧夏扎實推動東西部科技合作,先后與北京、天津、江蘇等26個省市以及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150個院校簽署了科技合作協議,初步形成了“市場主導、政府引導,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東西部科技合作機制。通過500多項東西部合作項目的實施,寧夏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創新突破,形成了一批“單項冠軍”。其中,國能寧煤集團與浙江大學、天津大學等合作的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建成全球單套規模最大的高溫漿態床費托合成裝置,在重大關鍵技術和大型裝備、材料制造等多個領域實現“零”突破。

  廣東與廣西山水相連、人文相通,兩地間的科技創新合作近年來漸入佳境。2019年12月,兩省區科技廳在廣西梧州共同簽署了《加快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協同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為試驗區的科技創新注入了全新的動力,也意味著粵桂兩省區的科技合作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協同科技創新成了主旋律。

  “粵桂大地、兩廣一家,雙方有著很多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如環境、資源以及科技創新方面的布局等問題。”兩廣科技廳主要負責人表示,兩廣聚焦試驗區深度合作,在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科技成果技術轉移轉化、科技領軍人才及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等方面形成一個重要的發展功能區,推動試驗區成為粵桂科技合作的典范。

  模式創新 讓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

  因為女兒血管太細、在醫院連續幾次扎針失敗的經歷,陝西西安光機所研究員米磊研發出“扎針神器”。這款儀器通過紅外光識別血管位置和深度,解決了血管不好找這個看起來不算太大卻又常困擾醫護人員的難題。

  今天的陝西,像“扎針神器”這樣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大顯身手的成果數不勝數。正是一系列硬核措施的相繼出台,蘊藏在陝西科技資源中的能量加快釋放。

  四川省在全國率先探索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改革,推動大批“沉睡”的科技成果紛紛“醒來”,走向市場。不同於“先轉化,后確權”,四川通過將事后獎勵改變為事前激勵,徹底解決職務發明人有動力轉化、沒有權力轉化的問題。至今,西南交通大學已有222項職務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分割確權,成立了20余家高科技創業公司,知識產權評估作價入股總值超過1.6億元,帶動社會投資近10億元。而在2003年至2009年,隻有一項職務科技成果得到轉化。

  建平台,聚資源。今年開年,重慶就取得一項“零”的突破。依托重慶醫科大學建設的省部共建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重慶交通大學建設的省部共建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獲科技部與重慶市政府聯合批准建設,實現了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截至目前,重慶市國家重點實驗室總數達到10個,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為做好科技人才與企業技術需求的精准對接,雲南省科技廳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開展企業技術難題與相關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專業方向的關聯匹配,搭建了企業技術需求與科技人才精准對接的“雲南省技術市場”,打造全省統一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技術交易平台,進一步促進人才、技術、資金、政策、管理等與企業深度精准對接。

  (王迎霞 記者何星輝 史俊斌 盛利 趙漢斌 張蘊 劉昊)

(責編:林露、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