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華為雲發力“新基建”加速政企轉型升級

2020年05月20日08: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要想富,先修路”。“路”代表著機會和希望。從川藏公路到南京長江大橋,從中鐵隧道到港珠澳大橋,中國構建起高速發展之“路”。

今天,數字經濟的大潮下,“路”的范圍進一步拓寬,不僅包含傳統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的持續建設,更要發力以數字化為目標的新型基礎設施布局,為全行業、產業打造快速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信息高速公路”。

數字經濟的發動機

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的“新”主要體現在新世界、新動能、新要素、新服務、新模式五大方面,內涵更豐富,涵蓋范圍更廣,更體現數字經濟特征,突出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

華為高級副總裁、華為雲與計算BG總裁侯金龍認為,“新基建”時代,雲、AI和5G是新型基礎設施的三要素,是數字經濟的發動機,它們將加速制造業、金融業、能源等各行各業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和升級,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使其具備高質量發展的“底氣”。

今天,數字經濟已引發生產要素變革,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算力成為新的生產力,雲、AI、5G成為新的生產工具。新的生產要素將帶來新的變化和機會,釋放數字化紅利。雲、AI、5G等技術的融合,也將帶來經濟效率和質量提升,推動經濟體量乘數式倍增。
  以三聯虹普為例,通過華為雲AI技術,機器採集的頻度可達到秒級、毫秒級,實現更實時、更精准、更柔性的控制,企業實現了質檢從100米到1000公裡的跨越﹔中國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使用華為研發的基於Atlas 200的智能運檢方案,實現輸電線無人巡檢、運維人員遠程可視化檢測,基本不再需要“爬塔走線”,人工效率提升超過5倍。

“新基建”中“基”是核心

“‘要想富,先修路’在數字化時代同樣適用。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是打造智能化的信息高速公路,隻有路通了,車才能跑起來。”華為雲與計算中國區總裁史耀宏表示。

華為認為,“新基建”的根本在“基”,“基”的兩個核心是聯接與計算,就像路和電一樣。在數字經濟時代,雲、AI、5G的落地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企業、一個地區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指標。

以算力為例,算力是新的生產力,是數字世界強勁的引擎。華為近期推出的《泛在算力:智能社會的基石》報告顯示,在傳統制造業,1美元的算力投入可以帶來10美元的最終產出。因此,隻有構建起符合數字時代需求的充足算力資源,才能充分釋放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真正價值。

在智能計算領域,目前圍繞“新計算”的探索早已展開。此前,華為面向端、邊、雲,提供“鯤鵬+昇騰+x86+GPU”的多樣性算力,已逐步成為適應時代及社會生產力的新計算產業。

數字化助力智能升級

通過這次疫情可以看出,企業數字化程度越深,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越強,應對未知挑戰和風險的能力越強。無論是大型政企還是中小微企業,積極擁抱新計算、新技術,進行生產方式、商業模式、業務模式等方面的創新,有助於實現自身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依托數字化,企業更容易產出符合不同場景的解決方案,實現企業更好發展。

華為從自身實踐出發,幫助政企客戶跨越轉型升級門檻,發布了最新的華為雲Stack。針對政企客戶智能升級的關鍵需求,華為雲Stack全面升級,實現雲服務和生態的協同、用戶視角一朵雲、系列化版本及一體化的方案、用戶安全,能夠更好地滿足政企客戶數字化轉型需求。

未來,華為將加大信息技術投入,推進以雲、AI、5G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數字經濟發展、推動政企智能化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進而有為。

數據來源:華為雲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20日 13 版)

(責編:林露、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