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我國至少有1000萬心衰患者,人工智能助力實現疾病自我管理

顧泳
2020年05月08日07:45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我國至少有1000萬心衰患者,人工智能助力實現疾病自我管理

近日,由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共同發起的“心力衰竭院外管理項目”正式啟動,項目第一階段計劃覆蓋全國近500家醫院、6萬多例患者。通過數字化平台“護心小愛(AI)”智能管理,有機結合醫生推薦、專科護士主導、患者自發管理多方資源,形成一站式全病程管理機制﹔同時對心衰院外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監測和隨訪,進一步提升疾病管理能力和治療依從性,改善治療效果。

據悉,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都是心衰高危因素。目前我國至少有1000萬心衰患者,患者疾病管理現狀令人堪憂。數據顯示:平均每年住院2.4次,約有50%心衰患者在診斷5年后死亡。未來,人工智能將幫助心衰患者實現自我管理。

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中心主任馬長生教授說,心衰患者的疾病現狀不容樂觀,生存率甚至低於多種癌症,但心衰並不是絕症,心衰治療需要長期管理。患者即使症狀好轉,也需謹遵醫囑、規范用藥,長期監測疾病的相關指標,以此降低住院率、提高生活質量,並獲得更好的治療結局。

關於心衰患者的疾病管理,人工智能可以做什麼?去年11月,國內首個心衰人工智能疾病管理平台——“護心小愛(AI)”發布初級測試版。作為諾華制藥、騰訊公司戰略合作的首個成果,“護心小愛(AI)”利用技術賦能,填補心衰患者長期疾病管理的需求缺口。此次啟動的項目則以大數據為基礎,首次全面運用於心衰院外管理項目,“護心小愛(AI)”正式面向千萬心衰患者開啟全新日常管理模式,實現慢病數字化疾病管理。

項目運用智能管理平台進行院外患者監測與隨訪,實現院內入組、院外管理的創新慢病管理模式。專家對此補充,患者住院期間有護士密切關注病情變化,整體治療依從性較高。出院后,由於自身對疾病認知不足、難以分辨外界疾病信息真假、治療和指標監測不及時、復診購藥不便利等現實問題,易造成患者疾病管理不當,導致反復入院。今后,全新疾病管理平台以微信小程序為載體,便捷、智能為特色,全面優化心衰患者居家管理體驗,院內診治、院外管理雙管齊下,將能打造規范、全面的疾病長期管理體系,讓患者真正從中受益。

(責編:林露、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