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我科學家揭示疼痛的神經起源

2020年04月23日09:2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疼痛是什麼?很多人都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但要具體描述自己有多痛卻又沒那麼簡單。來自中科院心理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開發了同步記錄動物皮層腦電和多腦區腦內神經活動的實驗范式,發現皮層腦電記錄到的疼痛誘發的gamma頻段高頻振蕩信號(GBO)來源於疼痛刺激對側初級軀體感覺皮層的淺層中間神經元。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神經科學雜志》上。

對疼痛的客觀和准確評估是疼痛研究的最大難題之一。以往研究發現,疼痛誘發的GBO是最能客觀反映疼痛程度的特異性生物指標之一。然而,GBO的神經起源一直以來都存在較大爭議:有些研究提示,GBO可能來源於初級軀體感覺皮層,而另一些研究則支持GBO起源於初級運動皮層。“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研究多借助腦電技術研究GBO的特性,但腦電空間分辨率低,難以明確GBO的腦內神經電生理活動基礎。”論文作者之一、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胡理說。

研究人員在給大鼠施加激光疼痛刺激的同時,同步記錄大鼠皮層腦電以及雙側初級軀體感覺皮層和初級運動皮層不同深度的神經電生理信號,通過分析腦內局部場電位和神經元放電與皮層腦電信號的關系,發現皮層腦電記錄到的疼痛誘發的GBO來源於疼痛刺激對側初級軀體感覺皮層的淺層中間神經元。

胡理表示,研究揭示了疼痛誘發GBO的神經起源,加深了人們對GBO這一潛在疼痛客觀評估指標的神經電生理機制的認識,為疼痛強度的評估和鎮痛效果的評價提供了基礎。與此同時,結合神經調控和生物反饋技術,有望通過調節初級軀體感覺皮層的淺層中間神經元的GBO信號來緩解疼痛,進而發展為新的鎮痛技術。(記者陸成)寬)

(責編:林露、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