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導航“帶路”,復雜環境下定位成功率超95%
“得益於北斗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研制的衛星導航系統,廣州海格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格通信)通過自主創新研發,在復雜環境下,將定位成功率從原本的70%提升至95%以上。”近日,2019年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面向復雜電磁環境的北斗導航創新技術研究及產業化”(以下簡稱北斗創新項目)技術成果第一完成人、海格通信主任專家田震華說。
大眾消費領域已規模化應用
去年,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在會上宣布:北斗已形成由基礎產品、應用終端、應用系統和運營服務構成的完整產業鏈,已在國家關鍵行業和重點領域標配化使用,在大眾消費領域規模化應用。
今年是我國北斗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收官之年。近日,第54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定點,到達工作軌道,進入衛星長期運行管理模式。
另外,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4月4日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航天發射場,標志著北斗全球星座組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這是我國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計劃於5月發射。
2020年,北斗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屆時,汽車智聯、精准農業、智慧城市、測繪等行業將有大量應用北斗相關產品,同時在消費者端口,包括手機在內的大量日常應用也將全面展開,北斗行業前景廣闊。
充分接收導航信號完成定位
海格通信的北斗創新項目是北斗導航在大眾消費領域應用的典型案例。
傳統的衛星定位系統,如GPS系統等,雖然在室外空曠的環境下定位精度比較高,但受制於衛星信號微弱,很容易受到遮擋或干擾,導致在復雜的城市環境、電磁環境下定位不准的問題。
“在城市高樓林立、狹小街巷、通信基站眾多的情況下,無法准確感知精確位置成為了很多用戶的痛點。”田震華說。
據了解,北斗創新項目的主要難點在於:要在多種空間環境、電磁環境、動態環境、溫度環境下,讓北斗導航產品穩定可靠地完成定位解算,並完成電路和算法的芯片化。
“簡單地說,就是我們要盡量剔除各類干擾信號,充分接收可用導航信號,從而完成衛星定位解算。”田震華說,北斗創新項目團隊在多年技術積累的基礎上,通過將應用環境分類建模、信號及信息處理算法仿真,綜合多源信息融合、抗干擾、防多徑、高精度、高動態等多項關鍵技術,將電路及算法軟件固化為北斗射頻和基帶芯片,最終以芯片為基礎完成產品研制和推廣應用。
“在8年的研制過程中,團隊為了產品和技術的穩定可靠,試驗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千裡海疆、萬米長空,百余人的科研隊伍克服了種種困難,也收獲了累累碩果。”田震華說。
實現營運車輛動態監管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與發展》報告指出,截至2019年4月,國內超過620萬輛營運車輛、3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城市的約8萬輛公交車、3200余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余座海上導航設施,已應用北斗系統。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和道路運輸安全水平。
海格通信自主研發的北斗公務用車管理信息系統,作為全國最早一批北斗民用大規模應用項目,以北斗高精度定位為基礎,建立了公務車大數據運營管理平台,實現了車輛科學調度,目前已實現在廣州、深圳等15個地市完成了3萬余套公務車北斗終端的安裝。
田震華說,目前,北斗創新項目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北斗示范工程和國民經濟重要部門,在各類復雜環境應用中展現了優良的使用性能,為北斗三號的應用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該項技術還成功應用於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批准實施的國家重大示范項目“廣州南沙新區北斗城市應用示范項目”,在各類復雜環境應用中展現了優良的使用性能,今年還將應用於廣州市南沙港首個高精度自動化碼頭。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作為廣州市首批復工復產的企業,利用在北斗方面的技術優勢,迅速升級研制出北斗智慧防疫定位服務系統,助力科技防疫。”田震華說。
2018年,海格通信獲批了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北斗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專項,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8557萬元。項目建設內容為建設北斗高精度智慧綜合服務系統。
田震華表示:“我們有信心繼續以‘北斗領域應用的先行者’的姿態,加速開展北斗+產業升級的關鍵成果轉化,持續催生更多北斗領域新產業和新業態,助力實現北斗規模化落地應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