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雲南大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秦蒙琳
2019年12月03日09:35 | 來源:雲南網
小字號
原標題:雲南大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秉承“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以建設“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目標,大理州12縣市各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多年來組織工作人員積極深入民間,不斷挖掘、調查、整理,申報成功了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50項,其中國家級16項、省級59項、州級72項、縣級303項﹔申報成功了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320人(在世1251人),其中國家級12人、省級89人、州級140人、縣級1079人。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數量並列第三,省級非遺項目數量並列全省第二,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數量名列全省第三,四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總數位居雲南省前列。此外還有8個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內的各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多年來高度重視名錄體系檔案建設工作,多措並舉,搶救性記錄保存珍貴的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3年,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下關沱茶制作技藝”數字化博物館建成上線后﹔同年9月“大理非遺”公眾號正式推出,為全州非遺保護宣傳工作建立了平台。

2016年11月11日,大理州非遺博物館建成開館,是目前全省各縣市建成的唯一一個非遺主題博物館,成為大理州保存非遺藏品和活態展演的重要窗口單位﹔2016年起,大理市非遺保護管理所相繼編寫出版《大理三月街》《大理白族服飾》《白族扎染技藝》《白族民居彩繪》研究成果,不斷完善鞏固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檔案建設工作。

2017年6月,大理州非遺數字博物館建成上線﹔2017年大理州非遺保護中心與大理大學民族文化研究所聯合開展大理州非遺檔案建設工作﹔2017年底,完成了對白族繞三靈項目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趙丕鼎、白族民居彩繪項目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李雲義、彌渡民歌項目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李彩鳳的搶救記錄工作,已報文化和旅游部審查驗收。

2018年,大理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數據庫建設和國家級、省級50位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和40位州級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搶救性視頻拍攝記錄工作已正式啟動,預計到2019年底將全面完成﹔大理州各縣市非遺項目保護單位都在不斷加強對項目和傳承人的挖掘調查,著手對於非遺數據庫的建設工作。(記者 秦蒙琳 通訊員 楊曦泠)

(責編:林露、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