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金雞”啼曉,中國電影從大到強現曙光

2019年12月03日09:25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金雞”啼曉,中國電影從大到強現曙光

  金雞啼曉,暖陽東升,聽濤拍岸,一場關於中國電影的熱潮也自廈門由南向北快速升溫。11月23日晚,在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暨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閉幕式上,19個獎項逐一揭曉,引起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與好評,僅金雞獎微博話題閱讀量就達到30億次。其中,最佳故事片的角逐更是被很多人稱為“神仙打架”,最終《流浪地球》擊敗了同樣備受期待的《我不是藥神》《紅海行動》《地久天長》等熱門影片,捧得大獎。

  過往數屆金雞獎都是兩年一辦,一些當年的優秀影片隻能放在來年跟新近影片同台競技,評獎時難免遺憾。這樣的遺憾在今年迎來轉機:在11月19日晚的電影節開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宣布,為了順應中國電影快速發展的重要決策,金雞獎評選從今年起將改為每年一次。對此,知名導演、演員徐崢表示:“一年一辦,是因為國產電影的量足夠多了。”同時,國產電影的品質節節攀升,傳播力與影響力日益擴大,中國電影正迎來由“大”做“強”的重要轉折。

  38年前,作為中國電影創作新浪潮的開端,金雞獎發出了它的初啼﹔38年間,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起伏,金雞獎迎來過高峰,也陷入過躊躇﹔38年后,當中國電影掀開嶄新篇章,金雞獎的主動求變會是雄雞重啼的開始嗎?

  初啼

  40年前,在經歷過一個物質、精神都相對匱乏的時期后,中國民眾對於電影的需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關資料顯示,在1980年至1984年間,全國平均電影產量僅為120部左右,但每年的觀影者仍多達250億余人次。面對電影從業者強烈的創作欲望以及觀眾的渴求,為表彰優秀電影作品及電影工作者、進一步激活中國電影創作活力,金雞獎應運而生。

  1981年,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的第一屆金雞獎在杭州揭曉。取名“金雞”,是因為時值農歷雞年,同時“金雞啼曉”寓意著一種激昂和黎明的意象,意在激勵從業者為中國電影事業的興旺發達而努力。

  1980年,電影《廬山戀》的上映被視為中國電影文化思潮的一次重要轉折,在彼時思想相對保守的大環境中,女主演張瑜身著泳裝出鏡,並奉上了新中國影史上的第一場吻戲,吸引大批觀眾走進影院觀看。在首屆金雞獎頒獎典禮上,張瑜憑借《廬山戀》和《巴山夜雨》,成為首位金雞獎影后。金雞獎的認可也彰顯了官方對於創作轉變的認可——國產電影開始接納多元思想的表達,傳統文學創作思想上的“先鋒性”得以在大銀幕上呈現,涌現出《駱駝祥子》《人到中年》《紅高粱》等一批由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的電影佳作,這些作品在此后的幾屆金雞獎上均有所斬獲。不僅如此,以《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為代表的多部精品力作,在獲得金雞獎認可的同時,更是頻頻在國際各大電影節上綻放光彩,進一步擴大著國產電影的國際傳播力與影響力,也為中國電影的版權輸出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因為這些作品,金雞獎的評獎風格及權威口碑也逐漸成形,金雞獎發出了它的初啼。

  躑躅

  2003年,第23屆金雞獎最佳導演獎再次被張藝謀攬入懷中,但這次助其獲獎的《英雄》與此前的《秋菊打官司》《我的父親母親》等作品大為不同——2002年,《英雄》憑借2.48億元的總票房,拉開了國產商業大片時代的序幕。

  自1993年起,廣電部門陸續頒發了一系列通知和文件,對中國電影制片、發行等制度進行調整,開始允許民營資本進入影視行業,同時伴隨著中國電影市場不斷對外開放,在全球消費文化的沖擊下,國產電影不可避免地走向以商業盈利為中心,一場關於國產電影“商業價值”與“文化價值”的思辨也隨之而來。對於這個問題,代表行業權威意見的金雞獎也不免迷茫,為此,金雞獎評委會隻好開始採用“雙黃蛋”規則,試圖在市場和文化兩個維度上達成平衡,這種“中庸之道”卻導致金雞獎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很快,題材較為單一、講究視聽沖擊的商業大片開始在消費端失靈,本世紀初期國內電影市場整體陷入低迷,中宣部於2005年頒布了《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評獎管理辦法》,在這輪改革中金雞獎與百花獎都被調整為隔年舉辦。

  2012年后,中國電影開始步入高速發展期,涌現了《戰狼》《芳華》《我不是藥神》等一大批商業價值與文化價值兼受市場認可的作品,國產電影票房增速更是一日千裡。這種喜人的變化一方面得益於國內網絡文學等內容產業以及影漫游聯動等版權開發模式的日益成熟,極大豐富了國產電影的內容選擇及文化內核的表達形式﹔另一方面,網絡電影產業的成形在擴充電影語境的同時,也在倒逼傳統電影加速從“重量”向“重質”轉變,中國電影工業化制作體系正在摸索建立。

  在這樣的市場大環境下,金雞獎兩年一辦的滯后性開始凸顯。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饒曙光曾表示,金雞獎兩年一辦的滯后性非常明顯,話語引導能力及話語權受到極大的制約,且這種結構性矛盾在短時期內難以解決。金雞躑躅,亟待轉變。

  轉向

  “從今年起金雞獎將每年評選一次。”今年11月19日后,金雞獎終於找到重新邁步的方向。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陳道明說道:“這是我們期盼已久的,也是廣大電影觀眾期盼已久的。”中國電影家協會原主席李前寬表示,金雞獎調整為一年一評,將有利於加強金雞獎對市場的引導作用,增強獎項的含金量,更好地激勵電影人的進取心﹔同時有利於加快與國際知名電影節接軌的速度,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電影,進一步開拓國產電影的版權輸出通路,助推中國電影產業繁榮發展。

  “世界末日為什麼想到帶地球一起逃離?”“因為中國人對‘家’的情感格外深沉。”《流浪地球》在商業市場大獲成功的同時,開啟了具有獨特中國文化內核的科幻電影大門﹔《哪吒之魔童降世》再攀國產動畫電影工業化制作的高峰,踏上了沖擊奧斯卡之旅……十幾年間,國內電影市場總票房從2005年的20億元飛漲至2018年的606億元,電影產業鏈建設日益完善,衍生品授權開發等多元業態的發展成為趨勢,非票房收入提升空間巨大,國產電影的國際化傳播及版權輸出也在不斷向好發展。在中國電影這片沃土上,年輕的電影創作者們滿懷熱忱,廣大的電影受眾飽含期待。中國電影更需要一個足夠權威的獎項來激勵市場、回饋觀眾。

  金雞獎能擔此大任嗎?舊貌換新顏,金雞獎已開始做出不少努力:符合主流審美和語境表達的新版海報、比重逐增的國內外影片展映交流環節、積極聯合5G新技術的直播調整、與騰訊影業等新型互聯網企業共同策劃的專題活動、優秀青年演員的廣泛參與……金雞欲待“揚眉吐氣”。

  電影演員葛優在其代表作《甲方乙方》中有一句經典台詞:“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在今年的金雞獎頒獎典禮上,葛優在致敬短片的結尾說道:“這一年,中國電影又將迎來一個金雞報曉的光影新時代,2019年即將過去了,我們會懷念它。”願中國電影陽光普照,所有的愛地久天長。(李楊芳)

(責編:林露、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