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工業設計,中國發力補短板

2019年11月29日08: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工業設計,中國發力補短板

工業設計是什麼?聽起來“高大上”的名詞,其實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鼠型剝橙器、三合一削皮刀、立體魔方插座……這些實用好物設計獨特,大大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簡稱《專項行動計劃》),指出設計能力是制造業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使之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工業設計怎樣改善生活?目前還存在哪些短板?記者進行了採訪。

上到飛機,下到衣架,工業設計無處不在

北京上班族小張,經常會在電商平台上標記並給好友推薦一些家具、裝修類的實用好物。“免安裝鞋架、衣櫃分層隔板、夜光插座貼等等,這些東西看似簡單,但是大大提升了我生活的幸福感。”小張表示,這些設計感較強的家居用品比起同類普通產品而言,價格稍高,但實用性很高。

正在同濟大學就讀設計專業的小王表示,日常生活中,她會選擇外觀好看,且比較好用的產品。“因為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在購買之前我能夠預想它的使用情形,判斷它可能出現的問題,於是可以規避掉一些外形較好,但實際用途比較雞肋的消費品。”小王說,“其實,便宜的產品並不一定設計得不好,隻要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獲得了滿意、流暢的體驗和超出預期價值的評價,就可以認為這種產品是成功的。相反,如果一個產品視覺形態獨特,相比同類要貴上許多,但是它因為要形成這種好看的外觀而產生了不必要的問題,或者要讓用戶花費更多的步驟、動作和時間去學習和使用,那麼它一定不是一個優秀的設計。”

據介紹,工業設計是對所有工業制品設計以及人為系統設計的統稱,上到航天飛機、坦克、裝甲車等重工業,下到水杯、台燈、衣架等輕工業,還有UI、HMI等界面交互也都涵蓋在工業設計的研究范疇裡面。值得一提的是,工業設計不只是對實物產品的研究,還有涉及對服務系統,產業模式的研究。因為一件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到使用,再到回收,是一個連續的進程,單獨考慮某一個部分是不可行的。

近日,2019世界工業設計大會在山東省煙台市召開,展館內一列工業化平台動車組吸引了眾多目光。列車上的雙層座位車廂和雙層臥鋪車廂等都可以按照需求隨機結合,相比傳統動車組,工業化平台動車組取得了很大創新,打破了半個多世紀以來高速列車全球范圍內隻能固定編組的模式。工業化平台動車組模型不但有廚房和座椅結合的車廂,也有臥鋪的車廂,同時在一節車廂裡面也可以實現座位和臥鋪相結合的客運組成方式。此外,還有無糖無奶的低脂咖啡、可以根據顧客需要移動的試衣試鞋車、設計感滿滿的移動街景房車……設計已不單是外在裝飾、吸引眼球,而是制造業創新創造的一個重要組成。

此次《專項行動計劃》明確,制造業設計能力是制造業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制造業設計能力,能夠為產品植入更高品質、更加綠色、更可持續的設計理念﹔能夠綜合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能夠推動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

用4年時間,補上制造業領域設計短板

中國是制造業第一大國,200多種工業品產量全球第一。但談到工業設計第一陣營,消費者大多先想到德國、日本、美國等國家。中國在制造業許多領域,仍存在著明顯的設計短板,特別是在設計基礎研究與數據積累、設計工具與方法、設計人才培養、試驗驗証以及公共服務能力等方面,亟待加強。

“制造業競爭力的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既有成本、質量的問題,也有設計的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對記者說,“過去中國的制造業,更多的是追求產品的數量、追求規模的擴張,但是在產品的功能、質量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在整個制造業的供應鏈體系和價值鏈體系裡,設計是我們的短板,影響了中國由制造業大國變成制造業強國。這就要求中國制造業需要將產業和文化相結合、產品和藝術相結合,使設計在滿足人們的美好生活、國際化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出台《專項行動計劃》正是為了提升設計水平和能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保障。《專項行動計劃》提出,爭取用4年左右的時間,推動制造業短板領域設計問題有效改善,工業設計基礎研究體系逐步完備,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發展。其中,要在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汽車、電力裝備、石化裝備、重型機械等行業,以及節能環保、人工智能等領域實現原創設計突破。在系統設計、人工智能設計、生態設計等方面形成一批行業、國家標准,開發出一批好用、專業的設計工具。創建10個左右以設計服務為特色的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發展壯大200家以上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創建100個左右制造業設計培訓基地。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當前中國工業設計門檻較低,還沒有形成系統、被普遍認同的學術體系,有些人簡單地將工業設計等同於美工、視覺藝術等,認為工業設計就是外型“好看”。事實上,工業設計中,消費者、使用者本身成為設計的一部分,必須考慮實用性的提升,不能“中看不中用”。

營造公平開放的設計環境

如何推動工業設計盡快上台階?

人才培養將加快。《專項行動計劃》提出,要改革制造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暢通設計師人才發展通道。結合“新工科”建設,推廣CDIO(構思-設計-實現-運作)工程教育模式。鼓勵社會團體、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制造業企業協作辦學,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投向設計教育領域。加大工業設計人才培養培育力度,探索納入人才積分落戶制度。鼓勵具有大型項目經驗的設計師設立個人或聯合工作室,擔任社會兼職,在市場中發揮作用價值。

小王表示,目前高校中的工業設計專業面臨較大就業壓力,甚至上了一些所謂的“十大最難就業專業”榜單。隨著5G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大量新增的工業設計用人崗位集中於汽車內飾人機交互設計(HMI),體驗設計(UX),服務設計等。而這類崗位,除了3D建模等基本技能以外,還要求工業設計者具備更多的跨專業的技能,如編程、戰略、管理等,對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營造公平開放的設計環境。設計離不開研發創新,設計成果、知識產權的保護是保障設計產業健康發展的前提。《專項行動計劃》提出,要強化設計知識產權保護、營造有利於設計發展的社會氛圍。加大懲戒力度,嚴厲打擊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等違法行為,維護行業競爭秩序。加強設計類評獎、大賽、展覽的知識產權保護。順應設計產業發展實際,探索新業態、新領域的外觀設計保護,適當擴大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客體的范圍。

“鼓勵設計研發創新重點是要形成一個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環境。”魏際剛認為,設計師進行了辛苦的創新,但是由於“山寨者”的抄襲,優秀的原創設計被擠出市場,這對於設計而言是致命的。“知識產權的保護非常重要,我們要尊重設計師的辛苦付出和創新精神,這樣中國工業設計才有可能長遠地走下去。”(記者 孔德晨)

(責編:林露、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