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網友驚嘆今年“雙11”快遞到貨神速,原來背后的秘密是這樣的!

2019年11月15日08:51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又是一年一度的“雙11”,今年你“剁手”的戰績如何?11日凌晨,電商陸續晒出了“雙11”成績單,天貓開場1分36秒,交易額超100億元,1小時3分破1000億元銷售大關﹔京東數科旗下京東金融白條交易額實現10秒破億﹔蘇寧易購家電3C僅1分鐘破10億元。

在消費者買買買的同時,各大快遞公司也迎來了年度“大考”。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今年“雙11”預計全國快遞行業郵遞件業務量將達28億件,是去年郵遞件量13.4億件的兩倍。面對前所未有的包裹洪峰,智慧物流技術前來助陣加持,超過5000公裡的自動化流水線、未來感十足的智能倉、科技力滿滿的配送機器人齊上陣,為快遞配送提速。智慧物流技術的廣泛滲透,吸引著電商巨頭、快遞公司積極布局、競相研發,大大提高了運作效率和服務水平,節省物力和勞動力成本。

持續研發,備戰包裹高峰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購物狂歡離不開有效的物流保障,電商平台、快遞公司不斷研發新技術備戰包裹高峰,並提前一兩個月就開始卯足勁做准備。

此前,菜鳥網絡發布消息稱,各大快遞公司已經完成全網自動化設備的聯調,整裝待發迎戰包裹旺季。天貓“雙11”物流總指揮趙劍介紹到,目前中國快遞行業自動化流水線總計超過5000公裡,與中國地鐵總裡程相當,已成為重要的商業基礎設施,將全部投入此次“雙11”活動。通過自動化流水線能夠自動智能地將包裹進行全國流轉,無需人工手動分揀,有效地提高了包裹運行效率。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許多快遞公司在自動化流水線的創新方面進行了諸多嘗試。百世快遞自主研發的風暴自動分揀系統,融合了大數據、雲計算、智能終端、圖像處理等技術,實現了全智能分揀。韻達引入了交叉帶自動分揀系統,該系統全程僅需掃碼一次,大大提高了分揀效率。申通、圓通分別推出的“小黃人”“小藍人”分揀機器人,用便捷的方式推動行業自動化。中通則在全國各地將單層自動分揀線升級為雙層自動分揀線,單位面積效率持續攀升。

前不久,菜鳥網絡宣布,位於無錫的最新一代智能倉正式上線。在人工智能(AI)的調度下,超過千台不同類型的機器人有序分工,協同作業,其中全自動立體庫實現商品的無人化存儲及搬運﹔機械臂完成成托商品的拆垛分揀﹔AGV機器人、無人叉車完成搬運揀選﹔打標設備給包裹貼上電子面單﹔智能輸送分揀體系將包裹送往指定發貨路線裝車……共同完成批量商品的拆零、重組打包以及發貨。菜鳥網絡高級物流專家楊競介紹,上一代智能倉庫大多隻使用一種或幾種機器人完成倉內作業,新一代智能倉庫由多種自動化設備無縫銜接,訂單處理能力相較上一代提升了60%,出庫時間鏈路節約30%,足以滿足“雙11”產生的天量包裹。

無獨有偶,近日京東物流“亞洲一號”智能倉群也迎來了升級,位於成都和武漢兩地的“亞洲一號”超大型分揀中心正式投用。據了解,這兩大智能分揀中心的設計採用了行業領先的大型分揀機和矩陣式作業模式,分揀機和矩陣均放置於設備平台上,單個分揀機能力達到2.4萬件每小時,矩陣可支持500個分揀格口同時開動。還啟動了小件直線交叉帶分揀機、高速自動化分揀矩陣等智能化設備,其整體分揀效率比傳統作業方式提升了5倍,預計“雙11”期間日訂單處理能力均可達到100萬件以上。

在末端配送環節,使用無人機、配送機器人來協助配送服務成為電商平台、快遞公司的新選擇。前不久,順豐首次對外展示了其自主研發的樓宇配送機器人。據了解,這款機器人整機採用模塊化設計,能夠自動駕駛、自主避障,實現厘米級實時定位,主要用於寫字樓、商圈、社區等場景末端自動化配送﹔其接入電梯控制系統,還可自動呼叫電梯,全樓宇配送到人﹔具備8小時續航以及自動返回充電的能力﹔也可以多機協作,實時聯動,配合樓宇管理規則排班。目前,相關機器人已在部分高端寫字樓試點應用。

智慧物流,競相專利布局

自動化流水線、智能倉儲、配送機器人都是物流在各個環節智慧化的縮影。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物流這一傳統行業駛入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的快車道,迎來了智慧物流時代。

智慧物流是指通過智能硬件、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化技術與手段,在物流的運輸、倉儲、裝卸搬運、配送、信息服務等各個環節實現系統感知。智慧物流能夠實現物流各個環節的自動化運作和高效率運轉,提高物流系統分析決策和智能執行的能力,提升物流行業的服務水平,降低成本,減少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消耗。

倉儲作為傳統物流中重要一環,在智慧物流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傳統倉庫由於人力需要量大,而且效率低、易出錯等不足因素倒逼著其逐漸向無人化、智能化方向轉型。智能倉儲綜合運用了包括硬件和軟件在內的各種智能技術,能夠做到“自感知、自學習、自診斷、自決策、自恢復”,實現倉儲作業的智能化。

在智慧物流的各個環節中,處處可見物流機器人的身影。在倉儲環節,機器人自動執行貨物的揀選、搬運、碼垛﹔分揀機器人通過傳感器、圖像識別等系統和多功能機械手等設備實現貨物的快速分揀﹔AGV機器人搬運移動貨物﹔碼垛機器人將各種形狀的包裝物品分別托箱碼垛。在末端配送環節,無人機、無人配送車等成為解決快遞“最后一公裡”難題的突破口。

八月瓜創新服務雲平台專利分析經理梁洪峰經專利檢索發現,目前智慧物流方面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商業方法和商業模式、數據處理技術、物品識別和標簽識別、運輸或貯存設備、快遞櫃、無人機、物流機器人交通控制系統等技術領域。全球該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國家電網、IBM、三星、高通、英特爾。全球專利布局以中美歐日韓以及印度為主,其中中國市場最受重視,其次是美國和韓國。智慧物流技術門檻相對較高,國內相關專利布局以發明專利為主,其中國家電網、浙江大學、中興通訊、清華大學、華為的專利申請量位列前五。

梁洪峰告訴記者,商業方法和商業模式相關技術是智慧物流創新熱點及專利申請密集區,要注意規避相關技術的侵權風險。運輸或貯存設備既是智慧物流的關鍵技術之一,也是近年來快速崛起的熱門技術領域,但該領域的專利申請總量遠小於商業方法和商業模式類技術。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和韓國是除中國以外最受全球創新主體重視的國家,建議致力於拓展海外市場的創新主體要給以足夠的重視。

安全性能,仍待繼續加強

僅憑一張照片就能“蒙混過關”打開快遞櫃?前不久,一群小學生在課外科學實驗中發現,用一張打印照片就能代替真人刷臉,輕鬆打開智能快遞櫃取件。作為物流快遞“最后一公裡”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遞櫃在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暫存服務的同時,其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目前,除了豐巢科技外,中通、菜鳥網絡、中郵速遞易等也推出了可刷臉取件的快遞櫃,並強調可避免用照片“以假亂真”。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人臉識別技術主要分為基於2D人臉圖像和基於3D人臉圖像兩類。2D人臉識別通過2D攝像頭拍攝平面成像,相當於形成一張照片,實際取件中刷臉和刷照片並無差別,容易被照片所“欺騙”。而3D人臉識別的安全級別相對較高,其主要通過3D攝像頭立體成像,從而復原完整的三維世界。目前3D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准確分辨出照片、視頻、面具和雙胞胎等。

對於“刷臉取件”的技術漏洞問題,業內專家建議,快遞櫃所處環境復雜多樣,對技術算法要求很高,使用人臉識別、聲紋識別這類生物識別技術,與活體檢測技術相結合來提高安全性尤為必要。所謂活體識別技術,就是通過張嘴、搖頭、眨眼等組合動作,使用人臉關鍵點定位和人臉追蹤等技術手段來保証用戶為真實活體本人操作。此外,物流服務由於涉及公眾信息隱私和安全問題,在應用新技術前,相關企業要經過充分的測試,就技術風險做好防火牆,將用戶的權益放在首位。

(責編:喬雪峰、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