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博物館、影視等版權轉化熱 IP授權正恰逢其時

2019年10月25日08:59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截至2018年底,我國共有5354家博物館,7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和1.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文物衍生開發具有雄厚的基礎。”“2018年我國電影票房規模突破609億元人民幣,電影市場在多元化、票房收入、口碑上呈現正比態勢,趨於成熟,影視IP授權開發受到業界高度關注,並有望成為電影市場的下一個高速增長點。”“過去的20年裡,我國紙質圖書總印刷數量增長29.8%,銷售額增長413.72%。在融媒體和版權聯動趨勢下,傳統圖書正在通過授權開發開拓出更多的生產模式與使用場景。”

10月20日至22日,“2019中國·北京國際版權授權大會”在京舉行。期間,上述數據在各個主題論壇上被多次引用,釋放著一個鮮明的信號:IP(本文尤指能夠產生版權價值的文化產品和資源)授權正成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關注焦點。結合我國豐厚的傳統文化基礎,IP授權憑借其創造性、創新性、感染力、聚合力等特性,走進尋常百姓家,越來越多的產品、品牌在IP授權衍生開發和融合發展中受益。

然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國IP授權產業仍處於初級階段。根據國際授權協會業(Licensing International)發布的《2019年全球授權業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授權商品零售額增長至2803億美元,其中以我國為代表的第五大消費市場產業規模逐年提升,銷售額達到95億美元,漲幅達6.7%,但與歐美、日本等授權產業幾近成熟的國家和地區相比,尚存在很大差距。

多位與會嘉賓指出,國內IP授權運營困難的症結主要有兩點:一方面,國內文化產業市場授權開發意識啟蒙較晚,重視度與市場前瞻性不足。例如國內電影市場衍生開發產業自2015年才開始起步,如今票房規模已突破600億元人民幣,但授權業務收入尚不足總收入的10%﹔而作為國內影視企業普遍對標對象的迪士尼,電影票房收入僅佔其總收入的17%,與國內影視市場的業務權重恰恰相反。另一方面,國內IP授權開發缺乏系統化的專業運作,相關支撐產業未配備齊全,IP難以充分釋放其價值。以博物館文創開發為例,僅憑博物館一己之力的開發模式並不可取,需要專業設計團隊、運營團隊以及資本服務機構的多方合力,但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博物館仍缺乏這些方面的資源,文創開發尚處於單一階段。

那麼,IP授權如何最大化發揮其價值?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閻曉宏在此次主題分論壇“網絡版權授權與保護論壇”上指出,技術沖擊下,版權制度的演變難以慣性、平穩地發展下去,版權視野需要加倍放大,保護制度也需要一個比較大的調整。同時,市場在關注版權作品權利人權益的同時,也該認真考慮受眾的權利是什麼。受眾擁有避開海量篩選工作、享受高品質作品的權利,這就要求內容生產者進一步充分挖掘版權的價值。

與此同時,在全行業間搭建市場化、國際化對接平台,推進版權成果高效流轉也至關重要。近年來,國家版權局積極推進版權運用和價值轉化,著力打造全國版權展會授權體系。該體系緊密融合國家發展戰略,著力提升版權工作層級,以國家版權局主辦的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為龍頭,以多個地方版權博覽會、交易會、授權展為身翼,希望實現整合資源、彰顯特點、相互補充和共謀發展。如今,版權展會正成為集中展示版權成果、活躍版權交易、促進版權轉化的重要機制和平台。

“要進一步深化版權創作、保護與運用,在借鑒國際有益經驗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創新相關機制、措施,拓寬版權授權視野,包容各方主體,涵養全域活水。” 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局長於慈珂表示。

(李揚芳) 

(責編:林露、喬雪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