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古樹茶”背后是普遍的“假貨危機”

古樹茶比普通普洱茶的市場價要貴不少,如曾有媒體報道,4公斤古樹茶葉88萬元成交。古茶樹資源具有稀缺性,古樹茶比普通茶葉貴,也合情合理。
“李逵”的稀缺性,也讓不法商家盯上了古樹茶這塊肥肉,讓“李鬼”頻出。古樹茶產量有限,才讓古樹茶價格飚漲,而有的茶商卻用台地茶、小樹茶等茶葉冒充古樹茶,或是用一點點古樹茶,更多是用其它的小樹葉拼湊的。用其他茶葉冒充古樹茶,價格能馬上翻番。假冒古樹茶現象,在當地茶葉批發市場,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而且假冒的古樹茶讓人真假難辨,有店家就稱,“能看出來就見鬼了”。這更讓造假的不法商家變得肆無忌憚。
“古樹茶”亂象,嚴重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損害了古樹茶的品牌聲譽,擾亂了茶葉市場的正常秩序。對此,相關部門有必要加強監管,比如要能完善茶產地溯源機制,要能加大對企業茶葉產業、質量的抽檢力度。對於造假、售假的商家,要能予以及時而有力的懲治,增加不法商家的違法成本。
各行各業類似“古樹茶”亂象並不少,知名品牌的品牌效應讓不法商家垂涎三尺、趨之若鹜,為達不法目的,為獲得高額利潤,紛紛對知名品牌進行假冒、山寨,很多知名品牌都成了不法商家的“搖錢樹”。這就讓我們看到,一些行業假貨泛濫、山寨橫行,不法商家賺得盆滿缽滿,誠信經營的商家反倒權益受損。“山寨古樹茶”背后就暴露了在諸多行業都較為普遍的“假貨危機”。這也暴露了一些行業普遍存在監管缺失、監管無力的問題。
這就需要監管部門能夠加強監管力度,對各種不法商家予以迎頭痛擊,規范市場秩序。要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要保護好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於假冒偽劣商品就要能零容忍,更要有有效的制約辦法、懲治措施。隻有保護正品、“拯救正品”,採取有力措施應對“假貨危機”,這才有利於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否則最終將給行業帶來劣幣驅逐良幣的惡逆淘汰惡果,不僅可能毀掉各行各業的“古樹茶”,還會破壞市場秩序,毀掉整個產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