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上層樓 我國知識產權有力支撐經濟發展
2018年10月,總長約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這座連接我國香港、珠海、澳門三地的港珠澳大橋再次証明了我國卓越的自主創新能力。但人們可能有所不知,在這座大橋的背后,相繼實施300余項課題研究,創新工法31項、創新軟件13項、創新裝備31項、創新產品3項,提交454件專利申請——雖然只是一座大橋,但卻表明了我國在超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技術、裝備、科技創新能力等取得的全面突破,形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嫦娥上天舒廣袖,蛟龍下水潛深海。從遙遠的外太空,到深邃的海底世界,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知識產權也在重大科技創新、重大國計民生項目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其中,知識產權不僅讓一些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機,形成了新的競爭優勢,而且也在一些戰略性新興領域形成了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知識產權助推產業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
專利導航工作可以說是知識產權有力支撐經濟發展的一個生動實踐。目前,我國已在17個園區、13個行業協會和115家企業開展了專利導航試點工作,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國家戰略性新興領域,已組建了91個產業知識產權聯盟,通過綜合運用市場信息、專利分析等手段,掌握行業知識產權布局和競爭態勢。以全國首批國家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實驗區的蘇州工業園區為例,已形成了專利布局對納米產業競爭地位有力保障、專利創造與納米產業創新能力高度匹配的良好局面。通過對相關產業專利數據信息的深度挖掘、綜合分析,幫助企業、行業以及地方了解掌握相關產業專利布局和市場競爭態勢,明晰發展方向,優化發展路徑,主動規避風險,提高了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多年來,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得到培育壯大,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已實現利潤總額2.6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已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地理標志產品產值超過1萬億元,有力地支撐了特色產業和精准扶貧﹔專利、商標、版權的年質押融資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我國在眾多領域研發掌握並成功運用了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加快了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知識產權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從“重視數量”轉向“提升質量”,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升級”,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知識產權將在其中釋放更大發展動能。
七十春秋正崢嶸,同心追夢啟新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們慨嘆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也同樣慨嘆知識產權事業伴隨著祖國的強大而不斷發展壯大。如今,我們已開啟了又一段偉大的新征程。我們有理由相信,從2020年到2035年,力爭經過15年的努力,我國將基本建成知識產權強國,使我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躋身國際先進行列,讓知識產權成為驅動創新發展和支撐擴大開放的強勁動力。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再奮斗15年,我們將全面建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使我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居於世界領先水平,讓知識產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強有力的技術和制度供給。
這,將是知識產權工作和知識產權人為祖國母親獻上的最美賀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