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專利質押“貸”來真金白銀

2019年09月11日08:46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專利質押“貸”來真金白銀

  “以前公司用資產抵押,隻能貸款3000萬元,現在公司拿出5件專利做質押,獲得了3億元授信額度。”廣東九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啟軍感慨,沒想到憑專利就能貸出這麼多錢。

  九聯科技專注於智慧家庭、智能安防等領域,去年營業收入超過30億元。同時,九聯科技也是一家輕資產的科技型公司,1800多名員工中,研發團隊佔比接近三分之一。雖然已獲得數百件專利授權,但因為房產類固定資產較少,抵押物價值不高,銀行基於風險考慮,總是不願意給該公司發放貸款。

  今年上半年,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了解企業狀況后,主動找到詹啟軍,介紹了“專利快貸”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情況。九聯科技以3件核心發明專利、1件實用新型專利、1件外觀設計專利為質押,獲得了3億元的授信額度。

  廣州市香雪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也是這項服務的受益者——他們的專利在建設銀行獲得了5.9億元授信額度。此外,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1件發明專利,獲得5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廣州市昆侖投資有限公司以1件實用新型專利獲得5.9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貸款。

  截至今年8月,像九聯科技、香雪制藥這樣通過知識產權在建行廣東分行融資的企業超過200家,90%以上是小微企業。

  “銀行傳統授信是重資產抵押模式,看重的是企業資金流,與科創企業的輕資產特質不匹配。”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行長劉軍在長期走訪中發現,科創企業的知識產權是一筆被忽視的財富。

  “除了資產價值,知識產權還有其寶貴的大數據屬性,它所代表的企業創新實力、創新潛力都是重要的大數據,能夠為科創企業精准畫像,為企業金融需求增信。”劉軍告訴記者,此前銀行普遍不敢辦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因為單個知識產權存在不確定性,價值也不好確定。

  2017年,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在全國率先推出了“技術流”專屬評價體系,用國家知識產權局累積多年的全國企業專利數據,從專利數量、技術領先程度、公司科技創新實力等多個維度,動態持續地判斷企業創新能力,作為傳統“資金流”評價模式的有效補充,為企業進行授信。

  這套系統通過APP即可登錄查詢,還能自動生成報告。記者看到,九聯科技的基礎技術流總評分達到145.96分,評級處於較高的F2級,香雪制藥的總評分達到81.6分,等級F3,都是可以支持的企業。而另一個新成立的企業,隻能提供1年的專利數據,這種企業就被列為觀察對象,需要等待更多數據積累。

  最關鍵的是,任何一個客戶經理,隻要輸入企業名字就能完成評價,不需要再去評估企業的創新能力。這就為大規模開展知識產權融資業務奠定了基礎。

  “前兩年,我們為科技企業提供融資超過1400億元,其中依據企業‘資金流’提供的融資金額為1000億元,剩下400億元就是‘技術流’評價體系對於科技企業的增信融資,也就是說‘技術流’評價體系帶來的增信率接近30%。”中國建設銀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主任鄧波表示,今年這個比率還在不斷上升中。目前,“技術流”評價體系已推出2.0版本,通過設立4大維度32項指標,更加重視知識產權的質量和價值。

  “建行過去的房地產開發貸款比較多,俗話說就是‘看磚頭’,但是我們現在看專利。”劉軍說,目前科技企業憑借核心專利作質押即可獲得貸款。此外,對知識產權融資,區裡補貼利息3%,市裡補貼1.5%,算下來,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幾乎不用承擔多少融資成本。

  “今年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已達4.5萬家,總量位居全國第一﹔廣東也是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省,知識產權綜合實力指數和專利綜合實力指數分別連續6年和8年蟬聯全國第一。”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麥教猛說,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是實現知識產權價值,推動知識產權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

  麥教猛認為,先行先試的科創企業“技術流”評價體系解決了將知識產權從“無形”轉化為“有形”的問題,解決了知識產權在金融領域的“信用化”“數字化”的問題。目前,“技術流”評價體系獲得了科學技術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認可,各地銀行業紛紛前來取經。對此,劉軍非常歡迎,“我們願意與同行加強交流,提供‘技術流’評價體系,幫助全國的科創企業更好更便捷地獲得金融支持”。(記者 佘穎)

(責編:林露、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