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手工挂面:走上品牌路 面香飄九州
說到山西的面食,大多人耳熟能詳的是山西大同刀削面。作為一個地道的山西人,記者最難以忘懷的卻是光筋爽口、纖細如絲、色白味美、耐煮不糊的襄垣手工挂面。作為山西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理標志証明商標產品,襄垣手工挂面究竟該如何傳承與創新,並在新時代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作用?山西天下襄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天下襄)有擔當,更有實招。
著力創新 打造品牌
提到剛成立天下襄時的情形,該公司董事長李艷軍回憶說,2012年,為響應國家轉型發展的號召,他從運銷行業轉向從事農業產業經營。“當時,襄垣縣大多數農民從事手工挂面加工制作,手工挂面這一項目的成功實施預計可以解決襄垣縣5000多名農民的就業問題,作為一名地道的農民,深知農民就業的艱難,所以選擇了手工挂面這一行業並成立了天下襄,開啟了自己事業的新征程。”
2013年,天下襄牽頭成立了襄垣縣手工挂面協會,李艷軍擔任會長。“襄垣手工挂面是一項千年文化遺產,但質量參差不齊、制作環境差,多以家庭小作坊加工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手工挂面行業的發展,傳統手藝面臨失傳。為改變這一現狀,結合襄垣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國手工挂面之鄉’的目標,在襄垣縣相關職能部門和各鄉鎮的大力配合下,天下襄組織5家手工挂面生產企業和200余個挂面家庭作坊成立了襄垣縣手工挂面協會。”談及襄垣縣手工挂面協會成立時的背景,李艷軍表示。
據了解,襄垣縣手工挂面協會成立后一直秉承“服務‘三農’,增加農民收入”的宗旨,目前協會個人會員遍布襄垣縣8個鎮3個鄉2個園區,涉及農戶500余戶,個人會員達1300余人。“為了更好地規范行業發展,經山西省衛生廳相關部門審核,協會制定了襄垣手工挂面的企業標准。協會還創新發展模式,採用‘協會+企業+基地+農戶+電商’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嚴格遵循‘統一原料、統一標准、統一商標、統一價格、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管理模式。”李艷軍說,“五統一”模式主要面向國內市場,立足本地優勢,充分發揮協會作用,通過企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實現市場牽動企業,企業依托協會,協會帶動基地,基地連接農戶的產業形式。這樣可以大大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帶動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
運用商標 脫貧致富
順應地理標志商標助力精准扶貧的潮流,2013年,襄垣縣手工挂面協會提出了“襄垣手工挂面”地理標志証明商標的注冊申請,2014年被核准注冊。“‘襄垣手工挂面’成為襄垣縣首件、長治市第二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為襄垣手工挂面形成整體品牌效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襄垣縣的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尤其為襄垣挂面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李艷軍說,“襄垣手工挂面”地理標志証明商標獲准注冊后,先后參加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京交會、農博會等大型展會,樹立了襄垣農業新形象,提升了襄垣手工挂面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傳統文化是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為改善和優化農村經濟,讓更多的人傳承手工挂面的傳統技藝,給更多農民提供就業機會,2017年,天下襄籌備建立了襄垣手工挂面文化體驗園(下稱體驗園)。“體驗園是一個集生態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生態美食、休閑度假、培訓為一體的現代化綠色生活文化體驗園。”李艷軍表示,體驗園不僅能為襄垣縣的手工挂面制作行業找到新的出路,還為襄垣縣旅游經濟增加了亮點,有助於提高城鎮形象,使襄垣手工挂面得以保護和傳承,還能為更多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實現農民致富、企業發展和社會效益的三重豐收。
“天下襄的員工有從外地務工返鄉的,有從國有企業下崗的,更多的是長期靠種地為生的農民,天下襄給我們提供了就業平台,為我們解決了收入問題,還讓我們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天下襄的員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品牌天下襄,品質贏天下。’近年來,通過創新產業模式、提升產品品質、打造品牌特色,天下襄已經成為襄垣縣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獲評‘山西省民營科技企業’。2018年,天下襄實現全年營業收入突破3000萬元。我相信,隨著手工挂面銷量日漸多起來,一定能讓更多農民收入漲起來,幸福生活享起來。”李艷軍充滿信心地表示。(本報實習記者 王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