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如何邁過科技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這道坎? 看看建行怎麼做

記者林露
2019年08月27日14:59 | 來源:人民網-知識產權頻道
小字號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組織的專利轉化應用典型案例專項宣傳報道中央媒體採訪團走進廣東省廣州市。廣東是知識產權大省,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據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麥教猛介紹,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有效發明專利量達27.88萬件,超過全國的1/7,已連續9年居全國第一﹔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4.57件,是全國水平的1.88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1563件,佔全國總量的43.62%,已連續17年居全國第一。至6月底,全省商標有效注冊量達401.53萬件,約佔全國的1/5,已連續第24年居全國第一﹔知識產權綜合實力指數和專利綜合實力指數分別連續6年和8年蟬聯全國第一。

麥教猛

麥教猛說,廣東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積極推進國家引領型知識產權強省試點省、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示范省、中新廣州知識城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等國家重點項目建設,知識產權事業持續快速發展,知識產權大省的地位不斷鞏固。

創新是國家命運所系,也是企業的“生命線”。

2019年,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已達4.5萬家,總量位居全國第一﹔全省在中微子、超材料、基因組、干細胞、移動通信技術等多領域取得世界領先水平,有效發明專利約27.46萬件,連續九年位居全國第一。

隨著科技創新的迅猛發展,科技創新企業越來越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動力。但是,科技創新企業主要為輕資產企業,可用於貸款的抵押物不足,自身發展存在“高技術、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核心競爭力主要來源於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

劉軍

    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劉軍分析說,“由於無形資產潛在價值難以評估,未來的市場化結果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企業不僅難以獲得風險投資者、債權投資者、股權投資者的青睞,在商業銀行層面也普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等金融瓶頸,嚴重制約了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

如何將無形的知識產權力量轉化為有形的金融力量?建行廣東省分行正在積極探索,從側重質押融資的“資產價值”型思維向精准測評科創實力的“大數據”型思維方式轉變,從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實踐升級到“技術流”評價體系實踐。

過去多年間,知識產權金融在商業銀行領域的主要抓手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而隨著實踐的深入,建行廣東省分行注意到,面對科技企業海量的融資需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發展速度、廣度和深度還不夠“解渴”。存在著適用客戶面不夠寬、融資效率不夠高、融資環節較多、鏈條較長、專業第三方服務機構數量不足、商業銀行對於知識產權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不深入等難點和痛點。

在劉軍看來,知識產權是少有的與企業科創態度、科創實力、科創潛力正相關的大數據——能夠為科技企業精准畫像,為企業的金融需求增信。這為增加企業融資供給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2017年,建行廣東省分行推出“技術流”專屬評價體系1.0版本,並配套推出了移動端自動化測評系統。“技術流”是相對於傳統的“資金流”而言的。傳統的“資金流”評價體系主要是看企業的財務審計報表或者水表、電表、公司表、訂貨單等﹔而“技術流”評價體系考察企業的知識產權、科研團隊實力、企業所處的科技行業發展趨勢,還兼顧考察政府對該行業的政策支持力度等維度。

目前,該評價體系從1.0版本已經升級為2.0版本,既有對企業個體的評價又有對企業所在行業整體的評估,既有知識產權數量的評價又有對知識產權質量的評估。同時,還兼顧考察企業的科技研發團隊的實力、企業所處行業前景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等更廣闊的維度,進一步將評價體系提升到“面”的廣度。

“技術流”評價體系成為了建行廣東省分行解決科技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核心增信手段。過去兩年,該行給科技企業發放融資超1400億。劉軍介紹說,其中依據企業“資金流”獲得的融資金額為1000億,兩個數字中差額的400億就是“技術流”評價體系對於科技企業的增信融資,也就是說“技術流”評價體系帶來的增信率達到了30%。

“技術流”評價體系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廣東省人民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科技企業“技術流”評價體系解決了將知識產權從“無形”轉化為“有形”的問題,解決了知識產權在金融領域的“信用化”、“數字化”的問題,使商業銀行能夠以金融的力量高效地將科技創新的能量從無形的知識產權中釋放到有形的廣闊市場中。

據介紹,“技術流”評價體系推出以來,建行廣東省分行不僅服務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還高舉普惠性科技金融的旗幟,融資支持了7500多家小微科技企業,支持金融超過了百億元。 

(責編:林露、喬雪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