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瓜子的專利之旅
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洽洽食品)在1999年以一包紅袋瓜子起家﹔2001年,洽洽食品成立﹔十年之后,2011年,洽洽食品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成為中國堅果市場第一股。
Patentics數據顯示,洽洽食品至今共提交了206件專利申請,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包括葵花子、板栗、西瓜子、花生米、開心果等加工方法和工藝﹔實用新型專利包括全自動炒鍋、油炸鍋、沾湯機、干燥塔、浸燙機、污水處理裝置、薯片面片滾紋裝置等﹔此外,洽洽食品還將每款產品的包裝袋、包裝盒、包裝罐、包裝殼等提交了外觀設計專利申請。
筆者經過與同期、同領域國內相關專利進行比較發現:洽洽食品的發明專利申請的質量相對較高,成為洽洽食品發展壯大的核心技術,也是助力其品牌戰略轉型和升級的重要砝碼之一。
一粒瓜子成就百億身家
據了解,洽洽食品董事長陳先保1995年以“棒棒冰”起家,由於1998年“棒棒冰”市場趨於飽和,陳先保開始尋找新的突破口,逐漸把目光瞄向了炒貨市場。有一次他買了一個小品牌的瓜子,發現這種瓜子的皮非常白,嗑起來不臟手,而且瓜子仁還特別入味。陳先保仔細研究后認為,這種瓜子應該是先浸泡去粗皮,再進行炒制。他突然想到,為什麼不把炒瓜子變成先煮后炒的瓜子呢?幾經鑽研,多次試驗后,他終於掌握了“先煮后炒”的瓜子加工技術,做出了自己的瓜子。
陳先保於2000年提交了第一件名為“一種多味葵花子的加工工藝”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CN00112018.2),內容涉及葵花子經風選、精選后與多種有益於人體健康的中草藥調配,經熬煮、瀝水、烘干、冷卻,直到包裝的全生產流程方法,其發明點在於將葵花子產品生產“改炒為煮”。這些要素如今看起來似乎並不起眼,但筆者經對比考察同類專利申請發現,該技術可謂葵花子的“開山鼻祖”。“煮”這一特別的工藝用於葵花子的加工,不僅有效解決了傳統炒貨產品易上火的缺陷,而且使產品入味更充分、口感更酥香,“改炒為煮”算得上是葵花子生產工藝的根本性創新。
為了進一步改善洽洽瓜子的口感,陳先保又於2010年提交了名為“一種葵花籽及其加工方法”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CN00112018.2),其採用香辛料復配、煮制入味、高溫炒制技術對葵花籽進行深加工,在縮短葵花籽加工時間的同時,保持了瓜子自身營養成分,提高了葵花籽均勻濃郁的焦香味,口感更好。
重視技術研發,是企業成功的重要秘訣之一。為了適應其全產業鏈運行模式,洽洽食品與國內外多家知名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在上述“先煮后烤”“中草藥煮制入味”等創新性技術的基礎上,洽洽食品又相繼開發和完善了自動化控制的精煮和烘烤工藝,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工業化生產的產品工藝,並根據自身產品的特點開發出了自動化的機械設備,成功實現了堅果炒貨食品生產的機械化和自動化。
如今,在陳先保的帶領下,瓜子成為洽洽食品的主打、拳頭產品,其葵花子類產品的營收佔比在2018年高達64%。洽洽食品的招股說明書顯示,涉及“先煮后炒”加工工藝的發明專利已經成為該公司的核心技術,幫助其保持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實現持續發展。同時,洽洽食品的產品也由單一食品擴展到多種食品。
每日堅果掌握關鍵技術
經過20年發展,如今,為了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和可持續發展之路,洽洽食品開啟了新的品牌戰略升級。近年來,受益於行業消費升級,高端產品和健康食品品牌的發展,堅果也成為健康零食的代名詞,面對不斷增長的堅果市場,洽洽食品已敏銳地感覺到市場變化,小黃袋每日堅果應運而生,帶著 “掌握關鍵保鮮技術”的口號快速出擊,迅速搶佔市場。
筆者認為,洽洽食品提出口號的底氣,源於洽洽食品扎實的全產業鏈布局,為其產品品質保駕護航。事實上,洽洽食品早於2008年就著手在關鍵保鮮技術上進行專利布局。2008年11月28日洽洽食品提交了名為“一種果仁類食品原料的保鮮貯藏方法”的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CN 200810244376.1),內容主要涉及採用涂膜劑保鮮果仁類食品原料,以及將包裝袋內充入二氧化碳或氮氣后封口,從而使果仁類食品原料的保鮮效果佳,能增長有效儲藏期,降低成本。經與其他專利申請對比可知,該專利申請涉及的袋內充氮保護技術正是洽洽堅果保鮮的核心技術之一。
此外,筆者經檢索發現,洽洽食品的其他專利申請還涉及多段控溫、低溫輕焙、包材高性能阻氧、阻濕等關鍵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激發了堅果的酥脆口感,保証了洽洽堅果的新鮮、營養、美味。
在全新戰略引領下,洽洽食品正從全球領先的瓜子企業邁向全球領先的堅果休閑食品企業。回過頭看,洽洽食品的發展和升級,離不開其專利和商標的國內、國際布局。洽洽食品目前已經掌握超過100件專利技術,數量居行業第一,如此看來,企業隻有提前進行專利布局,憑借自主知識產權方能為其擁有的技術保駕護航。 (李 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