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生產線,通過節能省電改造,一年能省下300萬元——功勞背后,是重慶一家名叫伏特貓的初創企業。“通過硬件和數據幫企業體檢,可使生產線節能5%—20%。目前,已有2000多家企業採納我們的方案。”企業負責人楊劍南告訴記者,成立短短3年間,公司年營收額就超過了2億元。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雲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正成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西部制造重鎮重慶乘勢而動,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高水平智能經濟。2018年8月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山城的成功舉辦,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
紫光集團雲服務總部和數字工廠落地,華為重慶創新中心開始運營,阿裡巴巴中西部區域總部落戶……智博會舉辦近1年來,不少龍頭企業紛紛在重慶布局智能板塊。“不到一年間,22個智能產業項目已在兩江新區投產運營,協議投資金額達61.3億元,9個項目正在建設,協議投資金額達124.6億元。”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杰說。
“以后,在惡劣環境和危險區域中,駕駛員不用再冒著生命危險現場駕車,坐在‘千裡之外’遠程操作就行。”來到位於重慶渝北區的仙桃國際大數據谷,技術人員向記者演示起“遠程駕駛”的神奇。這個5G自動駕駛開放道路場景示范項目,也是全國首個5G自動駕駛公共服務平台,可為數十家車企提供測試服務。在重慶,華為重慶DevCloud創新中心、重慶工業大數據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類似的公共智能服務平台正在加快落地,為人工智能技術孕育出越來越多的可能。
智能產業在重慶的快速發展,為當地傳統制造業帶來了新的生機。
在金康新能源工廠,沖壓、焊裝、涂裝、總裝……諸多環節由800多台機器人完成。工廠內,焊接自動化率已經達到100%,涂膠、滾邊、工位間輸送、大件上料等環節也都交給了機器人。目前,重慶已累計推動298個企業智能化改造項目,認定178個市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6個激光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6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加持”了關鍵部件的長安汽車變得更加智能了。“我們的自動化駕駛技術達到了L4水准,最高安全運行車速已由過去的20公裡/時提高到40公裡/時。”長安汽車智能駕駛所所長梁鋒華說。
“去年,重慶智能產業銷售收入達到4600多億元,增速超過10%。”重慶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存榮表示,第二屆智博會開幕在即,重慶將把辦好智博會作為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重要載體,推動智能化更好地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
制圖: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31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