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青海技術市場30年點“智”成金

張 蘊
2019年07月11日08:57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青海技術市場30年點“智”成金

    在青海技術市場的有效對接下,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持有的專利技術被宋先生順利購買,獲得技術報酬10萬元﹔得益於青海技術市場的努力“撮合”,青海大垚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青海省農林科學院簽訂了40萬元的技術合同……

  深居內陸的高原青海,面對經濟欠發達的基本省情和人才匱乏的實際,如何打出一張技術轉化的“好牌”,從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青海技術市場以近30年的穩健發展,交出了一份成果滿滿的答卷。

  好政策加持,線上線下齊步走

  成立於1989年3月的青海技術市場,至今已走過30載春秋。該市場現已形成了以省市技術市場管理機構為骨干的技術市場管理監督體系。建立了省、地市認定、登記管理機構,全省現有技術合同認定機構2家。

  為活躍技術市場,營造良好政策環境,青海省積極制定相關政策,先后出台《青海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青海省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等政策,政策中對通過青海省網上技術交易市場平台成交,並在全國技術合同認定系統進行登記且完成交易交割的技術開發和技術轉讓兩類技術交易,按實際發生技術交易額的3%、1%給予買方、科技服務中介機構或技術經紀人獎勵,全面激活了技術交易各方積極性。

  由青海省生產力促進中心承建運營的“青海科易網”於2017年11月正式發布。這一平台,匯集了企業、大學、科研院所、中介服務機構、技術經紀等技術交易參與方,實現資源聚集、在線對接、技術評估、在線交易等環節服務功能,為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提供全流程保障和安全規范的專業化交易服務。

  正如青海省科技廳副廳長許淳在青海科易網平台發布會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新服務論壇所言:“搭建科易網平台不是用來看的,是實實在在要用的。”

  青海科易網平台自試運營以來,整合青海省內及國內專利成果98503項,各行業技術專家2788位,全國高校院所265所,專利微店專利859項,服務企業395家,提供服務2000多次,合同交易381項,成交額9.45億元。2016年度技術交易實際補助67.31萬元。2017年度技術交易申請補助73.07萬元。通過線上線下服務,專利微店促成專利交易23項。

  走出去聯姻,開枝散葉接力轉化

  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如何調動區域內產學研各方資源,並帶動區域產業技術升級,實現協同合作,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近年來,青海技術市場圍繞產業和技術需求,積極助推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與產業化運用,2010年9月由西北五省科技廳共同發起,創立了“西北技術轉移聯盟”。2012年10月,由四川、青海省科技廳發起,創立了“西部技術轉移戰略聯盟”,為西部十三省的技術轉移工作提供了一個發展合作的平台﹔2013年7月,青海省生產力促進中心與北京技術交易促進中心簽訂了“北京·青海”跨區域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創新驛站建設、青海區域技術需求的對接、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展開廣泛、深入、務實的合作。

  2015年11月,青海大學、青海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建筑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4家單位,在青海省成立了“青海技術轉移戰略聯盟”。該聯盟的成立將有效整合和聚集各方科技資源,實現跨機構的技術轉移接力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為青海地區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優質的科技服務。

  青海省科學技術開發中心主任趙淑梅介紹,“十三五”期間,青海省技術合同成交額從2016年的56.92億元到2018年的79.35億元,年均增長19%。到2020年技術合同成交額將達100億元,技術經紀人達200名。

  如今,青海省已經形成以青海省科學技術開發中心、西寧市科技創新促進中心和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為骨干的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以中國創新驛站青海區域站點青海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為組織網絡的新型技術轉移服務體系框架,將為促進知識流動和科技成果轉化構筑渠道。

  走市場化道路發展技術市場,青海一直在路上。無論是引入市場化的專業機構,還是按照市場化方式對技術成果進行拍賣,都推動著高原青海技術市場不斷向前發展。

(責編:林露、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