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派“點睛” 昔日荒山變金山
精准扶貧 科技先行
“高峰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全體農戶,家家蓋了新樓房,戶戶有兩輛以上的汽車,包括小轎車和貨車。”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下車鎮雲豐村高峰獼猴桃專業合作社主任、黨支部書記何軍祥7月10日自豪地說。
20年前的雲峰村,滿眼是望不到盡頭的荒山,如今為何成為金山銀山?
雲峰村素來有著種果的傳統,但受地形和種植技術限制,種不出好果、賣不出好價是常事。何軍祥回憶說,1996年的冬天,村裡大力發展以獼猴桃產業為主導的“一村一品”,掀起了山地開發的熱潮,但由於一些客觀地理因素的限制,沒什麼進展。“村裡的特困戶、貧困戶漸漸增多,不少村民更願意外出打工”。
1999年,在廣東省科技廳的推動下,廣東農村科技特派員、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梁紅教授組建獼猴桃團隊來到和平縣,試驗研究山坡地獼猴桃高效栽培技術。
“讓村民開心的是,獼猴桃畝產一下從原來的300公斤增加到1000公斤,提高3倍多。”何軍祥說。
梁紅教授團隊還給村裡帶來大齡砧樹果枝大密度高位嫁接技術和自主選育的“和平一號”等獼猴桃新品種,這些獼猴桃品種售價達到每公斤12元以上,而老品種每公斤隻能賣3元左右,“仲和紅陽”獼猴桃售價更是達到每公斤50元以上。
何軍祥自己也實現了致富。2014年1月,他種植的5畝“徐香”品種獼猴桃進入盛產期,通過大齡砧樹嫁接技術,一次性換成新選育的優質品種“仲和紅陽”獼猴桃,當年嫁接當年就結果,2015年畝產量超過1000公斤,畝產值超過5萬元。
“可以說,沒有廣東省科技廳農村科技特派員以農業科技帶動,沒有梁紅教授團隊20年如一日的技術支持,就沒有雲峰村以獼猴桃種植產業為主的現代化農業發展。”何軍祥說。
截至2018年,全村434戶中有300多戶種植獼猴桃,種植面積12000多畝,每戶最低年收入15萬元,最高的達到200多萬元。
“如今,大荒山開墾成了現代果園,雲峰村實現獼猴桃產業早、中、晚不同熟期和不同檔次品種的合理布局”。何軍祥說,爭取在梁紅教授的技術支持和帶領下,2020年前戶均果園面積達到20畝。
雲峰村只是一個縮影。廣東許多農村地區因農村科技特派員而實現了脫貧致富。
廣東省科技廳農業農村處處長林光美介紹,目前農村科技特派員覆蓋了廣東省1300多個鄉村產業,推廣農業科技成果、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超2000項,推廣先進農業和農村適用技術超4600余項。農村科技特派員為17萬戶農民直接提供各類農業科技服務,帶動9.4萬戶農戶增收,輻射帶動100多萬農戶,824萬人受益,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7月10日,2019年廣東農村科技特派員“暑期大下鄉”啟動,推進農村科技特派員服務全省鄉村振興發展。
科技日報記者在現場得知,廣東將推動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實現“四個一”:高校、科研院所等農村科技特派員派出單位明確一位領導分管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並設立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促進會,每年開展兩次以上深入調研工作﹔一年召開一次農村科技特派員大會﹔樹立一批農村科技特派員典型﹔建立一套農村科技特派員機制。
廣東省科技廳廳長王瑞軍表示,通過“四個一”,推動形成農村科技特派員“想下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起作用”的農村科技發展格局,打造新時代農村科技特派員的廣東模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