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地震中受損的九層神廟是中國在尼泊爾首個大規模文物援外項目

“中國工匠的高超技藝讓我們重獲希望”

本報赴尼泊爾特派記者  苑基榮

2019年07月08日09: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經過兩年修復,九層神廟得到了有效搶救性保護。圖為受到多重防護的九層神廟修復現場。
  本報記者 苑基榮攝

  尼泊爾工匠正在對文物進行修復。
  本報記者 苑基榮攝

 

  ■尼泊爾加德滿都的九層神廟保護修復,是中國政府援尼震后重建的重點項目。中國文物保護工作者對文物進行“最小干預”,保障九層神廟的完整性,復原這處世界文化遺產的“魂”,讓它重新煥發青春。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杜巴廣場入口,腳手架和防護網遮住大部分古建筑,來自各國的游客們小心翼翼地穿行在防護通道中。

  2015年4月25日的大地震,讓杜巴廣場的九層神廟嚴重受損,其修復工程是中國在尼泊爾開展的首個大規模文物援外項目。

  2015年發生的大地震讓尼泊爾九層神廟建筑群遭到嚴重損壞

  杜巴廣場是一處古老的皇家廣場,現存10多座宮殿庭院,包括高30米的九層神廟。九層神廟是尼泊爾地標性建筑之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9年公布的加德滿都谷地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神廟及附屬建筑是馬拉王朝和沙阿王朝王宮的一部分。王宮底部五層圍成四合院狀,四角各有高矮不一的一座角塔,塔裡的木制樓梯狹小,門大多低矮,通過的時候必須低頭彎腰。九層神廟正是西南角的這座。

  這是一座磚木結構回字形建筑,磚牆承重,木構披檐,木雕門窗非常精致,尤其是用於支撐披檐或屋頂的斜撐,具有極高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2015年發生的大地震讓九層神廟建筑群遭到嚴重損壞,約80%的牆體變形開裂,並伴隨出現牆體滲水、基礎沉降、排水不暢等問題。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現場技術人員對本報記者說,應尼泊爾政府的請求,中國政府援助九層神廟震后修復工程於2017年8月正式啟動,預計工期5年。

  九層神廟修復項目現場中方文物保護工作者還清晰記得,接手這項工程時,雖然大地震已過去兩年,總面積5600多平方米的九層神廟得到的所有保護,還只是蒙在頂上的塑料布。當時正值雨季,神廟僅剩斷壁殘垣,游客無法靠近。為了完成修復工作,中方工作人員一次次冒著危險入內排查。每當下雨大家就捏一把汗,生怕在搶救性排險支護完成前出現新的損壞。

  為了避免更多二次傷害,先要對建筑體進行加固和防漏水處理:無論是底基還是塔樓,全部是裡二三層防護架、外二三層支撐架,封得嚴嚴實實。

  令人欣慰的是,與本報記者兩年前來採訪時看到的情況相比,仍被多層腳手架遮擋著的九層神廟已經大變樣。

  全力保障神廟的完整性,復原這處世界文化遺產的“魂”

  作為援外項目,中方團隊的十來個人都是技術指導師和協調員。2017年開工后的搶險階段聘了大約200人,目前仍有約100名工人和工匠在項目工地。除了克服語言障礙,溝通修復理念也是一樁要緊事。

  中國建筑學大師梁思成認為,對文物“要修舊如舊,帶病延年”。中方修復團隊遵循這一業內廣為接受的理念,對文物進行“最小干預”,全力保障神廟的完整性,復原這處世界文化遺產的“魂”。搶險階段結束后,中方團隊盡最大可能搜集、甄別、整理神廟的舊構件,分門別類做好標記,能保留的盡量保留,能利用的盡量利用。

  然而,這一理念最初並不為尼方接受,他們堅持所有受損部分的修復要達到“煥然一新”“返老還童”的效果。

  中方團隊發現,盡管神廟外牆坑坑窪窪,近40年沒有進行過修繕,看似破敗不堪,其實牆體依然結實,強行拆掉重砌,不僅會使文物價值大打折扣,也會影響到整個建筑的結構安全。為了說服尼方,中方團隊趕制了一面實驗牆,結果顯示,根據最小干預原則修復的牆面美觀且不失歷史感。見到這樣的效果,尼方欣然同意了中方方案。

  由於地震中摔壞、后期遭到損壞的構件特別多,需要根據原圖紙和圖片重新裝配或補配構件。尼泊爾國家博物館為中方團隊辟出一塊1000余平方米的場地作為木工棚,將所有散落構件運至這裡初選,然后“拼圖”“搭積木”,之后編號拆解,送到工地現場安裝。

  在“碰撞”中融合。時間長了,中尼雙方在合作中越來越默契,彼此間“互相欣賞”之處也越來越多。中方文物保護技術人員發現,尼泊爾工匠擁有過硬的傳統技術,經驗豐富﹔尼泊爾工匠漸漸覺得修復文物保留其“原汁原味”也很好,甚至特意在別的地方找來不少同規格的舊瓦用於修復工作。

  尼泊爾總理冒雨視察修復現場,高度肯定整體修復工程

  38歲的木工班長沙卡亞從小就跟著父親做木工雕刻,參與了尼泊爾很多寺廟的修建。他告訴記者,斜撐是尼泊爾古建筑的一大特色,有結構和裝飾作用。斜撐上雕刻著的女神、怪獸、動物等,其尺寸、大小、位置都不相同,很有講究。

  一些工匠正在另一個房間雕刻,每人面前擺放了幾十把大小、粗細不一的刻刀。一個巴掌大小的龍木雕,需要一位工匠雕至少七八天。

  此次修復工作中,中方團隊還採用了一些先進的技術手段。如邀請浙江大學文物數字化團隊利用數字化技術,全面記錄神廟的現狀和文物歷史信息,這樣,這一修復工程的成果將得到可視化的闡釋和共享。

  中方修復工作人員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僅創新業務技術、加強質量管理,而且注重對尼方技術人員培訓,總結並形成木作工藝操作規程等一系列技術文件。他們嚴格現場管理,建立交接制度,所有構件的進場、離場均按照規定的管理流程操作。

  中方團隊工作受到尼方贊揚。尼泊爾總理奧利近期冒雨視察修復現場,高度肯定整體修復工程,感謝中國政府和人民為尼泊爾震后文化遺產保護和修復作出的貢獻。尼泊爾文化、旅游和民航部九層神廟博物館館長阿茹娜告訴本報記者:“中方團隊技術精湛,進度也快,我們非常滿意。中國工匠的高超技藝讓我們重獲希望。”尼泊爾文化、旅游和民航部考古局執行局長高塔姆非常滿意工程的進度和效果,他強調:“尼中這一項目合作是值得向全世界宣介的典范。”據了解,為共享信息、交流經驗,有關各方計劃在加德滿都召開一次研討會,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在尼進行文物修復的其他國家同行等,一起探討對世界文化瑰寶的更好保護。

  九層神廟又稱巴桑塔布爾塔,尼泊爾語中,巴桑塔布爾意為“春天之地”。中尼文物保護工作者正在讓尼泊爾九層神廟重新煥發青春。

  (本報加德滿都7月7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8日 03 版)

 

(責編:林露、喬雪峰)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3.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陳國猛任海南省監察委員會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