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有了更豐富內涵

呂  舟

2019年07月08日09: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文物保護從保護為主到強調保護在城鄉建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形成更為緊密的社會凝聚力方面的作用,文化遺產的保護具有了更重要的社會責任

  

  世界遺產的申報、保護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也是變化和發展的過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通過對世界遺產申報和保護情況的回顧,到世界遺產全球戰略的提出﹔從歷史城區到文化景觀,再到文化線路﹔從對物質遺存的絕對保護,到促進可持續發展﹔從強調保護的專業化到強調社區在世界遺產的申報、保護、管理中的作用,今天的世界遺產保護與《世界遺產公約》剛通過時相比,在遺產的認定標准、真實性完整性標准、遺產申報的類型和關注的核心問題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促進了全球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發展。

  中國作為遺產資源豐富的國家,在長期的保護中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認知、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1987年成功申報第一批6處世界遺產之后,中國仍致力於把自身實踐與世界遺產保護的原則相結合。

  2004年,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在蘇州召開,引發了中國社會對世界遺產的普遍關注﹔2006年至2013年連續對世界遺產新類型的研究,促進了中國從文物保護向文化遺產保護的跨越式發展。基於對文化遺產的認識,中國文物保護從保護為主到強調保護在城鄉建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形成更為緊密的社會凝聚力方面的作用,文化遺產的保護具有了更重要的社會責任。

  在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方面,中國也表現出多樣性。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國申報的文化遺產類型主要集中在文物建筑、建筑群和考古遺址類型。2009年五台山申遺,最終按文化景觀的類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1年西湖文化景觀成為中國第一個主動以文化景觀類型申報的世界遺產。此后,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相繼申遺成功。如果沒有文化景觀類型,西湖、哈尼梯田很難進入文物保護的視野,而花山岩畫也很難考慮左江沿岸的景觀和岩畫之間的關系,並把它們劃入世界遺產的范圍。

  2014年“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中國世界遺產保護取得的重大進展。201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回應了通過文化對話與交流,關注社區對遺產的意義和作用等,這些發展使中國的世界遺產申報、保護、管理得到了廣泛贊譽。此外,中國還參與了柬埔寨、尼泊爾、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成為世界遺產保護的重要推動力量。

  世界遺產的申報要有利於突出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價值,有利於體現中華民族精神追求,有利於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實的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遺產的保護與管理也更應注重於遺產地社區的利益,注重於借由遺產保護來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為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本報記者王玨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8日 16 版)

(責編:林露、喬雪峰)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3.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陳國猛任海南省監察委員會代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