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牙膏品牌靠什麼“擠”出重圍?

“田七”商標及其所屬公司廣西奧奇麗股份有限公司的房地產、生產設備等在阿裡拍賣平台進行第一次拍賣,引來萬人圍觀,2人報名,無人出價的尷尬局面﹔開創中藥牙膏先河的柳州兩面針股份有限公司長達13年處於虧損狀態﹔一度紅遍大江南北的黑妹牙膏,在北京多家超市已難佔一席之地……這些曾家喻戶曉的國產牙膏企業如今紛紛落得拍賣、虧損、停售的淒涼結局,讓人倍感惋惜。
盛極一時的國產牙膏品牌緣何紛紛“隕落”?筆者認為,在消費需求日趨多元化的時代,除高露潔、佳潔士等外資巨頭強勢進入中國市場,對國產牙膏品牌形成直接擠壓外,國產牙膏品牌固守原有品牌路線,缺乏創新和拳頭級的產品,勢必影響核心競爭力,這也使得品牌最終陷入無人問津的境地。
反之,一些國產品牌在面對眾多外資品牌的強大攻勢下,與時俱進,找准品牌定位,走差異化經營路線,不僅成功突圍,打響了國產牙膏品牌的“保衛戰”,還憑借自主創新,研發制作出市場需要的產品展開了絕地反擊。如重慶登康口腔護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冷酸靈牙膏品牌,針對年輕人不注意保護牙齒、喜歡碳酸飲料、冷熱都不忌口等特點,專注於抗過敏牙膏的專業研究和生產,推出的雙重抗敏感牙膏獲得多項行業領先技術和發明專利﹔擁有百年歷史的民族醫藥旗幟品牌雲南白藥牙膏,將百年國藥“雲南白藥活性成分”添加到牙膏中,以解決和預防牙齦出血與口腔潰瘍為賣點,不僅迅速拉開了以鹽、氟為主要成分的牙膏品牌的距離,還開啟了中國非傳統牙膏功能護口的新時代。
當下,“80后”和“90后”日漸成為消費主力軍,對於產品的購買不再僅僅停留在物美價廉的層面,而更加追求產品的功效、品質。國產牙膏品牌要想重振旗鼓,迎來銷售的春天,不能僅依靠打情懷牌的老路子,還要找准消費者的需求,對症下藥,才能讓國產牙膏品牌煥發新的生機。(沐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