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與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眾創空間建設”“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多機遇和更好條件”。一些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為港澳青年適應內地環境、抓住發展機遇提供了富有針對性的服務或協助,幫助一批優秀的港澳青年創業者在大灣區迅速站穩腳跟,推動大灣區創業浪潮持續升溫。
一個汽車修理新手,隻要戴上一副眼鏡,就可以根據眼鏡的指導迅速完成簡單的發動機故障維修,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麥風AR智能眼鏡真實的應用場景。在深圳福田保稅區內,一家由香港青年創立的科技“獨角獸”自去年落戶灣區,便憑借麥風系列AR智能眼鏡成為智能穿戴行業的明星企業。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給港澳青年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近兩年,大灣區內涌現了眾多服務港澳青年的創業基地,幫助了一大批港澳青年的創業夢想在內地生根發芽。深港商貿科技合作基地助力深圳創龍智新科技便是其中一例。
優勢互補 激發創新活力
一條窄窄的深圳河由東向西匯入伶仃洋,隔開深港兩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藍圖鋪開后,這條曾經難以跨過的界河如今成為深港合作的紐帶——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便坐落於界河兩岸。兩邊繁忙的施工場景似乎在預示,用不了太久,這裡將成為大灣區最具創新活力的區域之一。
“香港有商貿優勢,內地有廣闊市場﹔香港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廣東有發達的制造業……”講起粵港合作的有利條件,全港各區工商聯會長盧錦欽如數家珍。在內地發展20余年,盧錦欽感到粵港深度合作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有必要搭建一個可以對接兩地資源的優質平台。2017年年底,深港商貿科技合作基地在福田保稅區挂牌成立。
在搬到深圳之前,深圳創龍智新科技有限公司創始團隊已在香港進行了多年的軟件研發。“在深圳,你想要的零部件一天之內都可以找到。”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偉培介紹,公司除了軟件研發業務仍在香港,全部的硬件研發和制造業務都轉移到了深圳。早年就在內地工作的他對公司這一決定很是贊賞。“內地市場對新科技產品接受程度很高,應用場景多,我們目前絕大部分客戶都在內地。” 王偉培認為,市場對新興科技產品至關重要,內地互聯網行業蓬勃發展,AR智能眼鏡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成熟。“目前,已經有不少用戶在試用我們的設備。我們預計今年能賣出1.5萬台,明年達到6萬台。”王偉培說。
在珠海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澳門青年周運賢創辦的“跨境說”是園區內小有名氣的互聯網企業。2015年,周運賢帶著他的團隊從澳門搬到橫琴,專門從事反向電商業務。“澳門雖然在會計、法律、翻譯等領域人才具有優勢,但技術、運營人才緊缺,市場也有所局限。”周運賢表示,隨著業務的快速擴張,團隊發展受到了一定限制。
依靠內地龐大的市場和澳門的對外營商網絡,搬到橫琴后的“跨境說”如魚得水。“跨境說”不但為葡萄牙、巴西等國家市場提供服務,還在2018年成為佛得角的國家數字經貿平台授權運營商。在有關部門支持下,公司在橫琴建設的40畝跨境電商產業園培訓基地將在今年8月投入使用。“我們將努力向全球用戶推介大灣區及周邊區域的特色商品。”周運賢說。
以老帶新 全程創業服務
身高一米九多,相貌斯文,舉止穩重,25歲的葉正喬是廣州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首個找上門的香港青年創業者。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創辦的廣州幾何馬奇設計有限公司,已涵蓋高端少兒教育、藝術展覽策劃、潮牌服飾、咖啡甜品等多個領域。“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像工商注冊、稅收登記、社保辦理這些事情讓我感到非常迷茫,但好在有港澳青年之家幫我解決了很多困難。”回顧創業歷程,葉正喬說創業不易,但也沒有最初想的那麼難。
葉正喬所說的港澳青年之家正是林惠斌等人牽頭創立的港澳青年創業服務平台——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從香港到內地從事食品行業生意的林惠斌在內地打拼了19年,看到葉正喬這樣的創業青年,就像看到當年的自己。“港澳人士到內地發展,還是面臨著很多非常具體的困難,但這些困難大部分都是相似的,只是階段不同而已。”林惠斌說,近些年向他咨詢到內地發展的香港年輕人越來越多,來來去去問的都是類似的問題,讓他萌生了搭建一個交流服務平台的想法。
2017年10月,在天河區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林惠斌聯合在廣州的港澳人士成立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使之從一個交流平台發展成為擁有4個基地,具備辦公、咨詢顧問、資源對接、營商服務等功能的綜合性創業服務基地。成立至今,共服務接待港澳青年接近4000人次,港澳青年之家會員數量增加到600人,成功協助近60家港澳青年企業注冊落戶天河並投入運營。
來自不同行業、不同事業發展階段的港澳人士為港澳青年提供了全程創業服務。在廣州做了10多年財稅工作的楊曉欣現在是一家商務咨詢公司的創始合伙人,兼任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綜合服務部副部長。“很多港澳年輕人會把我們作為到內地闖蕩的榜樣,但開始創業后又會被很多瑣碎的事務卡住,很需要鼓勵和協助。”楊曉欣說,從小市場到大市場,要適應不同的政策環境與文化,自己也曾經歷過,用自身的經驗幫助港澳青年創業者在內地立足是一件很有使命感的事情。
與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提供免費的咨詢顧問服務不同,深港商貿科技合作基地則提供更為細致的代辦服務。“初創企業規模普遍很小,沒有精力應付繁瑣的事務性工作,搞得太麻煩,有的就被嚇跑了。”盧錦欽表示,基地為入駐企業提供幾乎一條龍的配套服務:IT運維、廣告/平面設計、辦公採買、商務秘書、工商財稅、知識產權、法律事務……
“對青年創業團隊來說,欠缺的不只是技術、資本,還有商業經驗。” 作為基地聯合發起單位的清大智庫理事長林崐崚說,全港各區工商聯中有不少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不僅了解初創企業的需求,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也能運用自身經驗和渠道幫助他們對外推廣合作。林崐崚表示,清大智庫很看重平台運營方的香港背景以及豐富的創業經驗和商貿網絡,“這是深港商貿科技合作基地吸引香港初創企業的獨特優勢”。
藍圖繪就 創業浪潮升溫
採訪林惠斌時,他正在接待一個來自香港的青年參訪團。“像這樣的參訪活動,過去一年越來越頻繁。”林惠斌說,最大變化是不隻參觀的多了,提問的也多了,大家都在很認真地思考自己能從大灣區的建設中發現什麼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后,有更多便民措施發布,政策支持和政府服務的力度都明顯加大了,政府部門甚至會主動了解創業企業的需求。”楊曉欣表示,港澳青年如今在大灣區內的就業創業環境比當年明顯改善,就業的選擇面也明顯拓寬。“現在是港澳青年到大灣區發展最好的時候,每當他們問起我的意見我都會建議他們要趕快來。”
談起入駐珠海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的原因,除了區位優勢,周運賢說得最多的便是營商環境。“創業谷免去了公司第一年的場地租金,另外還有澳門單牌車入出橫琴以及稅收上的便利配套政策。”周運賢表示,當初公司遇到資金周轉難題,也是在創業谷的幫助下脫困。“未來,我們要通過一步步的積累,更積極地投身到大灣區建設,也帶動更多澳門青年參與進來。”
港澳青年大灣區創業浪潮升溫,讓林惠斌也下決心把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的事業進一步做深做細。“我們正在研究謀劃‘銀行+港澳青年之家’的建設模式,推動成立首期規模達5000萬元的創新創業基金,優先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項目。”林惠斌說,隨著大灣區建設配套政策的陸續落地,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優秀的港澳青年創業項目開花結果。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23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