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打通校企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
積極推進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台高校運營(武漢)試點,出台相關政策促進知識產權運用——
65項技術需求、300項科技成果得到轉化……近日,2019年湖北省產學研合作對接重點地區專場暨仙桃市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現場,來自高校的相關專家和111家仙桃企業代表面對面簽約5項市校合作項目,13個校企合作項目。
此次活動是在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台高校運營(武漢)試點平台(下稱試點平台)的力推下,在高校院所與仙桃企業之間,促成了技術供需雙方深度的長期合作。
“該試點平台的建設依托中部知光技術轉移有限公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三家承建單位,以高校知識產權運營為特色,開展知識產權運營、專利導航、知識產權分析評議與預警、知識產權挖掘與布局、高價值專利培育、專利技術運營轉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市場化運作。”試點平台運營主體中部知光技術轉移有限公司(下稱中部知光)董事長、總經理羅林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試點平台自2018年7月獲批至今,目前已聚攏國內200余所高校,海外10個國家、30余家科研機構,發掘和引進了一批優質項目資源為校企搭建起一座座合作橋梁,通過對高校知識產權的有效運用,推動湖北經濟高質量發展。
校企合作破解發展難題
“高校專利眾多,但是很大一部分無法與市場對接,科研成果無法落地。”羅林波表示,中部知光作為高校知識產權運營和成果轉化機構,此前專門組織5個專項工作組,實地走訪仙桃地區重點行業企業,累計收集107家企業的73項技術需求,27項資金需求,65項人才、政策培訓等其他類需求。在此基礎上,中部知光還通過線上+線下的渠道,面向全國高校院所發布技術需求,並帶領部分專家到企業現場進行對接洽談,促成了一個個校企合作成果的誕生。
“我們依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地質、礦產等學科上的優勢,將材料納米化,利用實驗室研發的特殊礦物質合成礦物纖維,加入剎車片中提升摩擦性能。同時,採用增潤性的石墨等材料,改善剎車性能。”此次與摩擦一號汽車科技(仙桃)有限公司(下稱摩擦一號)簽約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教授侯書恩介紹,近年來,他帶領技術團隊專注剎車片研發,已經擁有10多件發明專利,並獲得2項湖北省發明專利獎二等獎,下一步,將於摩擦一號合作將專利轉化為產品。
此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摩擦一號還聯合建立博士后流動站創新研究基地,並受湖北省博士后管委會批准設立湖北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近60人的剎車片研發團隊不斷推陳出新,即便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摩擦一號憑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優質的產品質量,2018全年出口量依然增長了60%。
“將高校研發成果與更多的企業對接,讓研究成果落地,既提高了企業研發實力,也能提高高校專利技術產業轉移水平,可謂是雙贏之舉。”侯書恩表示。
出台政策解決后顧之憂
作為“科教大省”,湖北一直在探索如何將高校知識產權轉化為現實生產力。2016年,湖北省政府專門出台《關於加快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深入實施高校院所知識產權推進工程,加強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建設﹔鼓勵在鄂高校將知識產權內容列入教學培養計劃,鼓勵有條件高校設立知識產權專業或學院﹔支持高校院所與企業協同創新、集成攻關。
以武漢理工大學為例,由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潘牧教授團隊研發的燃料電池核心部件膜電極材料的制備、量產技術,在2005年獲得發明專利授權。隨后,武漢理工大學以2000萬元的價格,將該專利作價投資入股武漢理工新能源公司,經過10多年的經營,該公司已成為全球知名的燃料電池膜電極產品的供應商。2017年10月,深圳雄韜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以9000萬元全額收購武漢理工新能源公司股份,並於2018年達成股權轉讓協議,此次校企知識產權的成功合作,在湖北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方面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想要打通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梗阻,隻有科研單位和企業兩個主體一起發力,行政機構和司法部門一起推動,中介機構和市場服務機構一起努力,才能以市場為導向,形成科研成果轉化、轉移新局面。(柳鵬 李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