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室內水下攝影棚。 |
核心閱讀
電影市場的繁榮、文化消費的增長,觀眾品位的提高,對電影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產業化程度不高、影視基礎設施薄弱一直是中國影視產業的短板。
如何補上?青島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基地的出現是一種探索。基地的啟用不僅吸引了眾多劇組,也帶動了產業鏈各環節、各要素的集聚,搭台筑巢效應初顯,見証和推動中國影視產業的不斷成長。
當青島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基地在2013年動工、2018年全面啟用時,中國影視產業也在這5年間經歷了一場巨變。國內年度票房總額從2013年的217.69億元飆升至2018年的600多億元﹔國產電影接連打破票房紀錄,撐起了高速增長的文化消費熱潮﹔觀眾的品位不斷提高,對電影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這5年間,《環太平洋2》《長城》《流浪地球》等電影相繼在青島東方影都誕生。作為國內首個經英國鬆林認証符合國際標准的大型影視拍攝制作基地,東方影都應中國電影市場的新需求、新變化而生,漸漸成長為涵蓋全產業鏈條的影視基地。不過,無論是對於消費者,還是青島市民來說,他們對於東方影都的期待,絕不僅僅是一個隸屬於某家企業的拍攝基地,而是可以孕育更高質量電影、創造更多發展機遇、培植電影文化。
高科技影視基地滿足產業升級需要
與想象中的喧鬧熙攘不同,安靜、規整,是青島東方影都融創影視產業園給人的第一感受。
這裡幾乎所有的影視拍攝都被白色牆體的攝影棚所隱藏,劇組絕大部分工作都在棚內完成。置景車間與攝影棚採用1︰1的組團式布局,為劇組拍攝提供便利並節省時間成本。《封神》劇組正入駐於此,他們從東陽帶來的木工師傅,會在旁邊的車間把道具做好,然后搬到攝影棚使用。
“在硬件上,我們有絕對的自信。”青島東方影都融創影視產業園總裁孫恆勤說。這裡有包括世界最大的1萬平方米單體攝影棚、先進的室外水池和室內恆溫水下攝影棚在內的40個高標准攝影棚,配套鄰近周邊的32個置景車間,可全方位滿足國內外大制作影片的攝制需求。由英國鬆林制片廠設計的攝影棚每個都配備有降塵效果的木質地板、充足的配電箱、中央空調、排氣口和能達到同期錄音的聲裝標准,水下攝影棚的水溫更是控制在一定溫度區間內,以保証各項目拍攝過程中的舒適度。
除此以外,東方影都已建立起配套服務企業資源庫,涵蓋攝影器材、道具、群演、燈光、后期制作等影視產業全鏈條。“來東方影都,攝制組不需要攜帶昂貴的設備,完全可以到青島后再租。針對青島的潮濕氣候,我們還引入了專業的維修保養公司,保証攝影設備不受損壞。”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品牌推廣部副總監胡莎說。
產業化程度不高、影視基礎設施薄弱一直是中國影視產業的短板。青島東方影都的建成,滿足了國內影視產業升級的需要,許多大制作電影劇組紛至沓來。“拍攝《流浪地球》之前,我們參觀了好多影視基地,東方影都的攝影棚數量最多,設備是最先進的,免除了很多轉場的麻煩。”《流浪地球》制片人王鴻這幾年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青島,目前她參與的《鬼吹燈之天星術》正在這裡拍攝。
《封神》導演烏爾善說:“影視大制作同期拍攝任務重,同時啟動多攝影棚的狀況時有發生,一旦硬件條件不能滿足,就需要整個劇組轉場,十分麻煩。《封神三部曲》整個劇組有2000多人,相當於一個企業,頻繁轉場會極大影響成本和拍攝周期。而東方影都,可以滿足我們絕大部分拍攝需求。”
目前,東方影都40座影棚使用率最高時達80%,排期已經到了2019年底。
“軟硬兼施”吸引劇組和配套元素
能否吸引更多劇組前來,是一個影視基地成敗的關鍵。
演員黃渤的導演處女作《一出好戲》就在東方影都拍攝完成。作為青島人,黃渤見証了青島從天然攝影棚到世界先進影視基地的發展。除了硬件,他也期待服務的升級,“這樣才能有回頭客。”黃渤說。
為此,青島使盡了渾身解數。2018年,西海岸新區專門成立靈山灣影視局,直接在產業園內辦公,就近為劇組和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實現企業注冊、貨物通關、車輛通行証、境內人員暫住管理等事項“一窗受理”。
目前,東方影都融創影視產業園已經為入駐劇組提供涵蓋影視器材、服化道、布景、特種車輛和集裝箱倉儲等環節的全流程“管家式”服務。針對不同攝制團隊的多樣化需求,還可以為客戶量身定制個性化服務,包括團體食宿、交通、簽証申請、合同與法律咨詢、群演及外聯等。
青島還出台了“真金白銀”的專項扶持政策:由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和融創集團各出資50%設立總額50億元的影視產業發展基金,對入駐青島東方影都拍攝的優秀影視作品最高給予制作成本40%的補貼。西海岸新區還對在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內注冊的影視文化企業給予最高不超過營業收入10%的補貼。截至目前,已有51家影視文化企業領取了3494萬元的營業收入補貼。
此外,來自濟南、臨沂、橫店等地的群眾演員逐漸匯集於此。今年1月,青島靈山灣影視局聯合多家單位籌辦了“群演公社”活動。副局長趙芳說,“群演公社”不僅是劇組、群眾演員的紐帶,還建立數據庫長期運營,並提供組織演員培訓、幫助群演法律維權等服務,“目前已經掌握了1萬多名群眾演員的資料,最近就為10多個劇組提供了群演。”一些年輕的影視后期專業人才也開始在青島尋找機會,成立影視后期制作公司、服化道制作公司,靜候機會的到來。
通過搭台筑巢、政策引領,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目前已經集聚影視文化企業超過230家,覆蓋影視策劃、投資、制作、發行、放映、衍生品開發等產業鏈各環節,包括影視后期制作行業國際領軍企業,初步形成了影視全產業鏈配套體系。
產業鏈條的延伸給當地帶來發展機遇
不過,對於廣大消費者和青島市民來說,這裡可不僅僅是一個拍攝基地。原本在城區開影樓的陳照強就覺得,自己這次又能抓住一個致富機會。
東方影都項目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消息傳出后,當地不少人都明白,這個地方又將迎來一次重大發展機遇。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陳照強不想錯過這個機會。他去橫店等基地考察后,回來自己琢磨著,也搞了個小的內景拍攝場地。“當時覺得,東方影都建成后,肯定能吸引眾多劇組前來拍戲,高端的咱搞不了,但可以吸引一些資金有限的小劇組。”
不過,他的計劃在一開始並不順利,除了與東方影都的定位有所不同之外,影視基地在發展初期,受限於周邊配套不夠完善,慕名而來的小劇組並不多。陳照強很快調整思路,將影視拍攝基地改成了婚紗攝影基地,借此回籠資金,等待產業鏈條和生態的進一步成熟。
即便如此,東方影都項目的落地,還是給當地不少像陳照強一樣的人帶來了機遇。陳照強通過幫助劇組協調租賃設備、協調外景地拍攝、舉辦開機宴殺青宴等獲得了一定收益﹔丁祥謙的納愛食食品公司,專門從事快餐配餐業務,額外獲得了不少劇組的訂單﹔還有的家具生產企業,也開始根據劇組需求,制造電影道具、搭建場景。而對於東方影都的運營者來說,他們還希望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將東方影都打造成文化旅游精品項目,以電影為媒,吸引更多消費者。
圍繞著東方影都,各行各業都在向此集聚,這個過程雖不如人們最初設想的迅速,但卻從未止步。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17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