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6月3日電 (記者李剛)這是廣東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濃縮,更展示了廣東當前應對一切挑戰和風險的必勝信心。6月3日,廣東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展覽在北京舉行。
展覽分為經濟建設成就、生態文明、社會民主、未來展望等板塊,全方位展示出廣東改革開放永不停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擔當,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無論發展道路有多艱難,都動搖不了廣東邁向更高水平改革開放和更高層次創新發展的意志與決心。
2018年廣東研發經費支出居全國第一,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總收入、淨利潤等均居全國第一……近年來,廣東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的各項決策部署,集中力量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廣東正全力推動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發布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發展目錄,建設完善項目儲備庫﹔對新興支柱產業的標志性重大項目落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兼並重組、顛覆性創新成果轉化等項目給予積極支持,大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
“粵港澳大灣區”是本次展覽展出的重點,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未來,廣東將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的“綱”,舉全省之力推進建設。攜手港澳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和國際一流灣區,共同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牽引帶動廣東形成高水平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對接高標准國際投資貿易規則體系,促進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便捷流動。
改革開放初期,廣東“摸著石頭過河”,闖過了一道道激流險灘。如今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需要更大的勇氣與智慧。讓群眾少跑路,數據多跑路——廣東推出“粵省事”移動政務服務平台等創新舉措,讓政府部門工作流程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標准化、規范化和效率化,所有辦事環節均有跡可循且在高頻監督之下。
“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斷加大,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減少50%以上,省級權責清單從去年5598項壓減到3018項﹔“實體經濟十條”“民營經濟十條”“外資十條”“穩就業九條”等促進實體經濟和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財政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省級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廣東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推動行政管理體制、社會管理體制、文化體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各領域改革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