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版權侵權花樣繁多 技術出手來護衛
毫無疑問,短視頻已經成為當下最火的應用,大有承包大眾娛樂生活的勢頭。隨時隨地、編發簡單、信息豐富、互動性強,種種制作和使用的優點讓它異軍突起、站上風口。
但“人紅是非多”,圍繞短視頻產生的版權爭議也水漲船高。近日召開的2019中國網絡版權保護與發展大會上,短視頻版權保護成為熱門話題。北京互聯網法院法官朱閣則表示,去年9月9日北京互聯網法院挂牌當天,受理的第一案就是抖音短視頻與伙拍短視頻的著作權糾紛案。
侵權花樣繁多,版權問題更加復雜
國家版權局網絡版權產業研究基地發布的《中國網絡版權產業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提到,在網絡新聞媒體、網絡游戲(含電競)、網絡視頻(含動畫)這三大傳統支柱之外,短視頻已經成為網絡版權產業不折不扣的“黑馬”:依托用戶消費時長的高增長性,它以300%的高倍增長速度,遠超其他細分業態。
與此同時,短視頻侵權問題也越來越多,據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執法五隊隊長劉立新介紹,目前圍繞短視頻制作方式主要有5種侵權形式:秒盜﹔長拆短﹔畫中畫﹔二次創作,即未經許可對影視經典等進行二次創作﹔微加工轉發,刪除片頭片尾,將logo打碼等。
而短視頻平台出現的侵權現象則有以下幾種:一是平台自己上傳侵權短視頻內容﹔二是平台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合作完成的短視頻,由第三方機構上傳﹔三是平台注冊了大量自媒體賬號濫用短視頻﹔四是鼓勵上傳短視頻,平台再通過算法主動推薦給網民。
“與傳統侵權相比,短視頻遇到的版權問題更加復雜,從內容生產中的應用,到確權維權,都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挑戰。”劉立新表示。
創新管理手段,嚴管有前科的賬號
針對平台存在的侵權現象,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總編輯張輔評認為,可以採取一些防止侵權的可行做法,如加強用戶管理,平台要求所有賬號進行實名認証,並且通過建立黑名單、數據庫等手段加強賬號管理。同時,完善責任機制,對不同的內容版權設立不同的審核機制,如影視、體育、音樂等,根據不同的內容特點建立機審、人審、盲審等審核策略。“為了及時響應版權方的投訴,我們24小時隨時接受版權投訴,並保証24小時內處理完畢。”張輔評表示。
視玩佳傳媒首席內容運營官韓志宇也提出幾點建議:首先是調整和完善推薦邏輯,增加推薦賬號和推薦內容的權重,降低盜版的機會﹔其次是在收益認領方面,可以將懲治盜版獲得的收益給予原創者,保証后者有更多資金產出內容﹔三是提高維權效率,減少維權環節,提高全網維權的聯動﹔四是建立懲罰機制,讓有侵權“前科”的賬號可一而不可再,減輕盜版的影響。
抓住作亂“黑手”,靠人不如靠技術
韓志宇強調,相比找幾千人在網上追蹤侵權行為的做法,採取技術措施打擊侵權,通過技術手段優化短視頻版權生態更為有效。
張輔評介紹了利用技術手段創新來監控侵權的經驗:“海量侵權內容,光靠人工實在難以控制。目前,使用的技術手段除了傳統的指紋技術、水印模型之外,科研人員還研發了視頻版權保護系統‘靈識系統’,視頻內容上傳至平台后會得到唯一的‘內容指紋’文件,系統會將這個文件與其他上傳到平台的視頻進行對比,一旦發現侵權,視頻版權方可以立即讓侵權視頻下架。”
據韓志宇介紹,北京市版權局近兩年也一直在使用數字識別技術保護版權。數字指紋是將不同的標志性識別代碼,利用數字水印技術嵌入視頻中,一旦發現侵權行為,就能通過提取盜版產品中的指紋,確定盜版的來源,通過這項技術,權利人可以在成千上萬的視頻裡面,很快找到侵權視頻,以便維權。
上述《報告》顯示,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高達6.48億人,市場規模達195億元。據TrustDate數據統計,因短視頻的碎片化屬性和強烈臨場感,79%的互聯網用戶會通過短視頻獲取新聞資訊,70%的用戶會通過短視頻觀看音樂MV。劉立新強調,為了應對短視頻侵權的海量化、快速化趨勢,要進一步提高科技監管水平,應用新技術規范版權環境。(記者 崔 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