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構建專利池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

2019年05月15日08:28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原標題:構建專利池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要成為世界一流灣區,需要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制定的《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提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包括“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構建“綠色低碳的開放型、創新型產業體系”。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綠色低碳發展還面臨諸多問題,包括城市間綠色低碳協同發展有待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綠色低碳城市能源供應和消費模式有待提升等。對此,筆者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在低碳技術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構建綠色共享專利池,不僅能帶來經濟效益,更具有廣泛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2014年以來,中國綠色技術創新活動非常活躍。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中國綠色專利統計報告(2014-2017年)》顯示,2014年至2017年,中國綠色專利申請量累計達24.9萬件,年均增速達到21.5%。按區域考察,2014年至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綠色專利申請量接近2萬件,其申請量年均增速為39.4%,高於國內綠色專利的年均增速。從綠色技術的分布看,粵港澳大灣區與國內整體的技術分布特點不同,大灣區的替代能源領域專利申請佔比22.7%,僅次於污染控制與治理領域的專利申請(30%),顯示出綠色技術在該區域的獨特發展趨勢。此外,大灣區內目前有超過1.89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每年的國際專利申請量佔全國56%,創新要素集聚,具備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良好基礎。可見,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實現綠色專利共享的現實需求和企業基礎。

筆者提出構建綠色共享專利池的構想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粵港澳大灣區企業間構建綠色專利共享專利池,通過分享創新技術和解決方案來支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以達成共同利益﹔第二,通過政府收購或出資的方式形成有利的許可環境,由政府採購部分或全部買斷某些低碳技術專利,構建公益性共享專利池對相關技術加以推廣使用。

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在綠色技術領域具有雄厚的專利儲備,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間構建一個獨特的綠色專利許可和使用模式,即通過分享創新技術和解決方案來支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使其能夠達成共同利益,在深入開發專利技術方面及其他領域建立新的合作關系。這一專利共享計劃並不會要求相關公司放棄自己的核心資產,但是知識和技術的共享能夠提供協作和創新的沃土,能夠幫助更多企業以一種更環保、更可持續的方式發展。

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9年首度聯合發布《貿易與氣候變化報告》,在其序言中就指出,盡管私營部門在技術擴散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然而政府和產業之間的密切合作能夠進一步刺激低碳技術的聯合並且有效降低成本。在對專利統計和政策研究分析后,也可以發現,政策因素有助於綠色技術創新的發展,而政府補貼是降低企業綠色研發風險的重要來源。粵港澳大灣區在低碳技術領域的合作,不僅依賴於政策上的支持,還需要不斷完善合作機制、拓展合作領域,以提高合作效能、擴大合作影響,因此建議通過政府採購部分或全部買斷某些低碳技術專利權,構建公益性共享專利池對相關技術加以推廣使用。

低碳發展,會引發新技術的誕生﹔伴隨這些新技術,需要探索全新的技術運營模式。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綠色共享專利池,不僅能推動經濟發展,同時這種環保、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能夠提供更優質的生活品質,因而更容易吸引人才並激發人的創造力,將有助於進一步挖掘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潛力。(何 雋)

(責編:龔霏菲、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