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屢被“侵犯” 司法亮劍護衛周全
圖為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知識產權保護中關於專利方面的2018年度統計數據。
圖片數據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5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技術調查官參與知識產權案件訴訟活動的若干規定》開始施行。此舉無疑將有效提升技術事實認定的中立性、客觀性和科學性,為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主導作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這也表明,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制正在不斷完善。
與此相關的信息是,最高人民法院此前發布的《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18)》白皮書披露,人民法院2018年新收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數量達到334951件,比2017年增加97709件,同比上升41.19%。
知識產權案件數量激增說明了什麼?案件呈現了哪些新特點?案件審理中新增的技術調查官,又將如何履職,提高知識產權審判效率?
保護、應用和管理存在瑕疵
白皮書顯示,在2018年的知識產權案件中,行政一審案件和民事一審案件呈大幅上升態勢,分別達到53.57%和40.97%。廣東新收知識產權行政一審案件同比上升77.78%﹔北京新收知識產權一審案件52463件,同比上升47.40%。
“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5省市法院收案數量仍然保持高位運行,新收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185337件,佔全國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的65.39%。”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宋曉明介紹說,其他一些省市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件同比也呈迅猛攀升態勢,尤其中西部地區上升更快,如甘肅上升290%,貴州上升157.22%,青海上升155%。
青島知識產權法庭的《青島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16—2018)》白皮書也顯示,2016—2018年,青島市法院共審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5975件,較前3年同比提升74.3%,其中知識產權民事案件5882件,佔比98.4%。
該白皮書認為,知識產權矛盾糾紛大量涌現,說明整個社會知識產權擁有量上升、公眾知識產權維權意識增強,也折射出相關部門和機構在知識產權保護、應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瑕疵。
青島知識產權法庭庭長楊祝青介紹說,梳理近年來知識產權案件可以發現,我國知識產權管理和應用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共性問題。例如,專利申請重“數量”而輕“質量”,導致訴訟風險增大。很多企業在專利申請過程中,更注重申請數量以及能否最快獲得授權,常常忽視專利體系的布局和專利文獻的撰寫,導致專利文獻存在瑕疵或者保護范圍過窄,核心技術在訴訟中難以獲得周全的保護,甚至導致專利無效。
他還舉例說,在方法發明專利中,有的權利人將整個方法申請為一個專利,被告隻需將其中的一個環節稍作改動或將個別非關鍵技術特征進行調整,就能夠突破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2.6億元罰款體現懲治力度
各地發布的白皮書均指出,過去一年,我國知識產權案件審判質效穩步向好,其中結案數量顯著提升、服判息訴率持續向好、案件調撤率大幅上升。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懲治力度不斷加大,通過提升侵權人的違法成本,使賠償數額與知識產權市場價值相適應,有效維護了權利人的合法利益。
事實上,推進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是近幾年的工作之一。在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中,《商標法》已經率先規定了懲罰性賠償。在去年召開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政府提出,將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堅決依法懲處侵犯外商合法權益,特別是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顯著提高違法成本。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健全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促進發明創造和轉化運用。
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長林廣海表示,過去一年,各級法院堅持以市場價值為導向解決賠償低問題,使賠償數額與知識產權市場價值相適應,知識產權案件賠償數額逐年提高。
從2018年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10大案件和50件典型案例,就可以看出對惡意侵犯商標權情節嚴重的案件,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提升賠償數額的趨勢。例如,快播公司與深圳市市場監管局著作權行政處罰糾紛一案,對快播公司未經許可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擾亂網絡視頻版權秩序,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處以2.6億元罰款,體現了加大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懲治力度、提升侵權人違法成本的價值導向﹔巴洛克木業(中山)有限公司與浙江生活家巴洛克地板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標權糾紛案,判賠1000萬元,體現了讓權利人獲得充分賠償,讓侵權人付出應有代價的價值導向。
還有一些未進入10大案件和50件典型案例的案件,也體現了對侵權行為堅決打擊的態度。如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商標及不正當競爭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以原告經濟損失的兩倍確定賠償金額200余萬元。遼寧大連西崗區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商標案件,也適用了兩倍的懲罰性賠償。
技術調查官參與訴訟保障審理
不能忽視的是,與案件高發同步的,是案件審理難度的增加。大量新類型、疑難復雜案件出現,專利等技術類案件增幅明顯。自2017年9月成立至2018年底,青島知識產權法庭在15個月內共審理專利、技術秘密、計算機軟件等技術類知識產權民事案件602件,同比提升447.3%。
宋曉明也表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涉及復雜技術事實認定的技術類案件或其他新類型案件越來越多,如捷豹路虎有限公司與江鈴控股有限公司汽車外觀設計專利無效行政案,首例聲音商標“嘀嘀”商標申請駁回復審案等,知識產權審判不斷面臨新挑戰。
“不少法官缺乏理工科知識背景,在審理知識產權案件尤其是專利等技術類案件時存在理解困難。”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煥亭表示,為著力解決技術事實查明難題,青島法院在2018年首聘了10名技術調查官、30名技術咨詢專家輔助技術查明工作,與專家陪審、技術鑒定等共同構建技術事實查明體系,從而保証了知識產權案件審理質效。
近期發布的《關於技術調查官參與訴訟活動的若干規定》明確,人民法院在審理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技術秘密、計算機軟件、壟斷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知識產權案件時,可以指派技術調查官參與訴訟活動。參與訴訟活動的技術調查官應當參照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有關其他人員回避的規定適用回避制度。
除了提高知識產權審判效率,未來還將繼續加大知識產權侵權的懲罰性賠償力度。4月23日公布的《商標法》修改決定,明確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由修改前的3倍以下,提高到5倍以下,並將法定賠償額上限從30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修改條款自今年11月1日起施行。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這樣的懲罰性賠償額度在國際上都是比較高的。此外,在全國人大審議的專利法修正案中,規定了對故意侵犯專利權,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以1倍以上5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申長雨表示,今年將積極配合全國人大做好專利法的修改工作,重點完善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操秀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