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別因一時受挫唱衰AI醫療

2019年05月07日08:59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別因一時受挫唱衰AI醫療

科學精神面面觀

作為行業最早的玩家,IBM在AI領域的一舉一動總能引發熱議。最近,有報道稱IBM人工智能醫療部門沃森健康大幅裁員五到六成,“醫療AI宣告失敗”,輿論嘩然。

醫療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明星領域。深度學習海量醫學論文、影像判讀正確率超過人類醫生等消息層出不窮,人們寄希望於醫療AI改革傳統的醫療體系,緩解醫療資源不足和不均,走向精准醫療、健康管理。但沃森健康的受挫,讓醫療AI領域唱衰聲不斷。

“沃森現在的問題相當一部分來源於過度宣傳,如宣傳在自動讀取病例、自動診斷病情等方面做得比人類醫生還要好,這些宣傳是與現實脫節的。”美國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陳一昕直言,沃森的“鍋”,不該醫療AI來背,“沃森的前期宣傳過於高調,后來發現實際效果達不到時,輿論反彈明顯。但沃森可以提升臨床決策效果和水平,不能把宣傳的失誤等同於AI醫療的失敗。”

在陳一昕看來,醫療AI的優勢很明顯,也已經在某些領域有突破,“目前來看,人工智能適用於規則比較清晰的醫療領域,比如有大量標注數據的、規則清楚、結果定義明確的細分領域,像某些單病種癌症篩查,心電圖的自動判讀、 急重症評估、心血管並發症預測等等。還有比如在更廣闊的新藥研發領域,由於付費方明確,有大量外包需求,都是很有前景的。”

不過,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落地存在特殊性,需要跨越的障礙很多。“整體來講,醫療領域本身偏保守封閉,由醫療機構和醫生主導決策,容錯率極低。不像消費類應用投入大、試錯機會多。”眾海投資副總裁陳冬東表示。

最明顯的是數據的匱乏——由於數量少或難以訪問,可以用於訓練AI醫療產品的數據不足,限制了產品的進化。不隻沃森,這是醫療機器學習普遍面臨的問題。“雖然我國人口的診療基數很大,但是合格、高質量的數據其實很少。同時由於體制和授權的原因,去獲取這些數據的難度和壁壘是很高的。”陳冬東說。

採訪中陳一昕提到,以沃森重點發展的提供癌症治療方案的能力來說,用於訓練它的肺癌病例其實隻有六百多例。“整體來看,人工智能醫療領域的絕大部分產品還處在打磨、試錯的階段。技術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監管體系的建設、心理障礙的跨越等都需要時間。醫療AI的付費方也還不明確,從醫院到患者,付費意願都不強。”他說。

“人工智能和醫療的結合,從來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陳冬東說,“誰來付費?誰來擔責?出了錯患者能否接受?再說目前國內的人工智能醫療產品還沒有一家拿到醫療器械許可証,走不到商業化那一步。雖然監管機構積極推進,但面對這個新生事物,還是要經歷從無到有的過程。”

專家點評

王金橋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 研究員

AI要想進化首先需要大量可靠的數據標簽,在數據有限,且需要人工標注的情況下,說AI可以超過高水平的人類醫生是不現實的。但也不能否認AI醫療近年來在產學研的共同努力下進步很快。技術會服務於特定場景,人和機器各有優勢,所以人機協同才是AI醫療的未來。在這個層面上,既不需要對技術抱過高期待,也不能因為一點負面消息就全盤否認,那都不是科學的態度。

但以往媒體一提起AI就容易一驚一乍,連帶著大眾也有了不切實際的期待,一旦出現不盡人意的情況,再一哄而上踩幾腳。我相信人工智能是能解決問題的,但大家的期待要在合理范圍內。

任何一項新技術的孕育都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它從實驗室到落地,產生實在的價值。這個過程中,從科研界到市場,從媒體到大眾,都需要客觀冷靜的態度和更多彈性。(崔 爽)

(責編:王小艷、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