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2018年全國醫院公開專利量近2.5萬件 醫藥專利為患者送福音

2019年04月24日09:28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專利護士”葛志紅是冀中能源峰峰集團總醫院一名護士長,也是一位擁有317件實用新型專利和1件發明專利的發明人。葛志紅的發明故事雖然在護理群體中不具有普遍性,但卻是全國醫療機構技術創新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期,醫創星和智慧芽共同推出的《2018年全國醫院公開專利數量Top100及年度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醫院公開專利數量(2018年公開的新申請量+以前年份的專利授權量)為2.4382萬件,同比增長34.59%,比2017年的增長率提高了23個百分點。

專利數量增長顯著

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醫院專利申請較前幾年有顯著提升。醫院擁有的專利中,小型醫療器械佔據多數,其次是核酸類、抗腫瘤藥相關專利。

“醫學創新不僅是各大醫療機構創新能力的體現,也是評估醫院發展后勁的重要指標。” 南京醫科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專利轉化與培訓平台主任、醫創星首席專家陸培華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醫院專利數量與質量能反映出醫院整體的創新能力與科研水平。先前國內醫療機構重論文,輕實用,重科研課題的申報而忽略研究過程管理和臨床實際運用前景,實際產出率不高。如今政策引導、行業正向激勵等原因都讓越來越多的醫療從業者加入醫療創新隊伍,帶來了醫院專利數量的顯著提升。

從佔比最多的專利類型來看,陸培華分析,小型醫療器械具有臨床常用、成本較小、工作原理簡單等特點,醫務人員易於結合工作實踐,對日常使用的醫療產品進行改進創新。此外,我國十分重視創新藥的研究,核酸類、抗腫瘤藥相關專利就是從大量的創新研究與實驗中產生的。

醫藥專利造福患者

具有轉化前景的高質量專利,投入到臨床運用中,能夠拯救生命,降低醫療成本,真正推動醫學和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

二尖瓣反流疾病是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常見病,老年人是高發群體。該病主要通過藥物和手術治療,但藥物不能從根本上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手術治療創傷大、術后恢復期長,老年群體對於手術治療不一定能耐受。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葛均波院士團隊研發並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一種瓣膜夾合器”,具備微創植入、成本低廉、操作簡單、預期效果良好等優點。這一專利在臨床中得以應用,給二尖瓣反流患者帶來福音。

葛志紅在27年的職業生涯中發明了300余件不同的專利技術,卻有著相同的初衷:“應用於臨床,服務於患者,用更加人性化的設計來提高患者滿意度。”談起第一個專利,葛志紅回憶到,當時病人的眼液都是裝在一個治療盤裡,沒有垂直放置,也沒有避光處理,很容易發生交叉感染、光解反應,影響療效。葛志紅設計出了一種“密閉式眼科專用治療盤”,不僅能夠避光、冷藏,還能夠為眼藥水提供無菌密閉的空間,這項設計沿用至今。此外,她設計的“外控精准閉鎖式輸液調節裝置”可以精准調節輸液滴速,消毒后可以重復使用,“精密過濾注射器”實現了使用注射器抽吸藥物完成精密過濾流程,確保了患者用藥安全,填補了技術空白。

成果轉化探索有方

醫院作為科技成果的重要孵化基地,如何促進成果轉化,讓專利技術真正造福患者是醫院普遍面臨的問題。記者走訪多家醫院發現,各醫院正積極探索通過政策引導、平台建設、人員配置、服務管理等多個方面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不少醫院建立了專業化的專利轉化平台,成立了成果轉化團隊,搭建起醫院、企業、專利發明人之間相互溝通的渠道,讓醫務工作人員安心從事醫療科研工作。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自2009年設立專門的成果管理科,保障醫學專利工作有序進行,並建立了一體化科研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推動獨創性高、市場契合度好的成果實現轉化,大大提升醫學專利轉化率。截至2019年4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共計轉化專利53件,簽約總金額超過5000萬人民幣。

此外,醫院通過制定知識產權扶持政策,建立獎勵機制,提高研發人員的獎勵比例,強化醫療工作者的專利轉化意識,激發其專利轉化的主動性。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科研部負責人唐愛發介紹,截至目前已有7件專利成功轉讓,獲得經濟效益,所獲收益的80%獎勵給發明人以鼓勵科研創新。其中,一件腫瘤放療增敏藥品的專利作為國家一類發明新藥成功轉讓。同樣,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職務發明專利成功轉化后,將所獲收益的80%作為對項目組研發人員和知識產權相關管理人員的獎勵。

(責編:王小艷、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