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越過山丘 民營經濟在溫州

2019年04月24日09:15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追溯新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史,溫州是不可忽視的標杆城市。

在溫州,民營企業以野草般的生命力,突破層層束縛,堅韌生長、蔓延。從家庭作坊、粗制模仿的時代裡走來,一批擁有技術和品牌的企業,伴隨著這座城市對抗假冒偽劣的浪潮拔地而起。

截至2018年,溫州在冊市場主體96.9萬戶,全市年專利授權量達3.8181萬件,儼然一片郁郁蔥蔥的民營經濟森林。浩浩蕩蕩70年,貧瘠與富有、出走與回歸、保守與闖蕩、儒雅與草莽並存其間,一部汪洋恣肆的溫州創新史由此譜就。

創新緣起

柳市鎮位於溫州樂清市,甌江口北岸。80年代以前,柳市交通不便、耕地有限,人們紛紛走出家鄉,去做泥瓦匠、木匠、補鞋、彈棉花。在了解到電器產品在市面上供不應求后,他們開始將電器樣品帶回,一一拆卸,仿制生產。這是80年代初,中國正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溫州八大王”最早捕捉到了商機。趁著國有企業生產能力有限,他們將自家住所改造成“前店后廠”,闖入五金、礦燈、螺絲、目錄、線圈、電器等領域,試水私人制造售賣產品。

“翻砂大王”吳師廉將生產工具從木頭模具更新為鐵質模具,經營接線鼻等電器﹔“螺絲大王”劉大源為供應與西門子等電器品牌匹配的螺絲,曾向德國購買模具﹔“目錄大王”葉建華將市面上的電器產品拍成照片集結為《電器產品樣本》售賣給供銷員。但姓“資”姓“社”的爭論尚無定論,“溫州八大王”很快在1982年因投機倒把罪入獄。民營經濟處在風口浪尖,同年,柳市的工業總產值下跌57%。

眼見剛活躍起來的經濟呈頹喪之勢,1982年,溫州召開全市家庭工業、個體經濟的重點戶、專業戶代表參加的“兩戶大會”,時任溫州市委書記的袁芳烈在會上稱贊“兩戶”是溫州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先進代表。1984年,“溫州八大王”獲得平反、溫州被列入14個沿海開放城市,溫州人的創新熱情再次熱絡起來。第二年,溫州市專利管理局成立,“線圈大王”鄭祥青向當時的中國專利局提交了“一種風扇無級調角器”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成為溫州樂清的第一位專利申請人。

到1990年,柳市的電器產業已是一派熱鬧景象,國企技術人員的流動促進了技術的外溢,小規模低端電器廠家遍地皆是。但與此同時,這裡的知識產權意識還很薄弱,截至1990年,整個樂清僅累計擁有46件國內外專利。

走上正軌

當時間進入20世紀90年代,更多的溫州故事開始孕育發酵。

軍人出身的柳市鎮工商分局局長胡萬昌同情柳市的一貧如洗,心中的不忍讓他包容那些粗糙的家庭作坊在柳市的角落開花結果。路邊售賣電器的小攤“臟亂差”,影響行人過路。於是胡萬昌開始籌劃建一家電器市場集中容納這些攤販。最終,隻有長虹村接納他的建議,將閑置的五金市場改建成電器市場。倘若順利,胡萬昌將在1990年6月看到中國電器城開業,但中央的一紙文書打亂了原本的節奏。

彼時的溫州,俯首可見知識產權侵權現象:蒼南縣印刷大量假商標、瑞安縣制造假汽摩配件,1987年杭州武林門廣場發生了火燒溫州假冒偽劣鞋的事件。柳市制造的電器產品假冒上海、江蘇等地廠家的商標品牌、以次充好,在全國造成多起重大事故。1990年5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專門發文,要求嚴厲整頓樂清低壓電器市場,堅決打擊生產銷售無証假冒偽劣產品的活動。勢如雷霆,當年6月,樂清開始組織抽調干部力量,部署打假行動。胡萬昌期待的中國電器城的3500個彩燈沒有在6月20日如期點亮,整個柳市的大街小巷都被白色封條封了起來。整頓力度空前,到當年10月,1500多個家庭生產工業戶全部歇業,銷毀各種電器60多噸。

樂清市人大常委會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王守根回憶,整頓起初採取“打死關停”態度,經樂清市委市政府的爭取,變為“打擊、疏導、堵截、扶持”八字方針。這一轉變,使柳市得以浴火重生,成為后來的“中國電器之都”。(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

時至1990年10月,中國電器城正式挂牌,胡萬昌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樂清開始實行電器產品生產許可証制度,企業逐漸走上創新正軌。痛定思痛的溫州在1994年提出“質量立市、品牌興市”,正泰、德力西、紅蜻蜓、報喜鳥、奧康等品牌隨之而起。

猶在鏡中

幾十年間,溫州企業的經營理念與對知識產權的考量各有不同。作為中國電器行業的佼佼者,正泰集團、德力西集團仿若立在溫州企業間互為映照的兩面鏡子。

兩家企業均脫胎於1984年成立的求精開關廠。正泰創始人南存輝與德力西創始人胡成中等人當年集資5萬元辦廠,還注冊了“求樂牌”商標,聘請上海人民電器廠的退休人員從事研發。由於在1990年整治前已獲得產品生產許可証,該廠很快突出重圍、兼並擴張並一分為二。這些年,通過技術創新、管理改革,正泰與德力西發展壯大,走到了海外。

在許多溫州人眼中,南存輝“硬氣”,對打造自主品牌有超乎尋常的魄力。正泰的商標起初是拼音“ZT”,為符合國際化定位,特地請專業機構設計成“CHNT”。跨國巨頭施耐德曾提出收購正泰股權,條件之一是正泰品牌將定位中國低端市場,南存輝沒有接受。雙方在知識產權上纏斗多年,2007年9月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就正泰訴施耐德專利侵權案作出一審判決,判令施耐德向正泰支付賠償金3.3億人民幣,刷新中國知識產權訴訟賠償額紀錄。如今的正泰秉持“存技術就是存錢”的理念,擁有國內外專利4000多件,參與制定修訂行業標准240項,產品與服務覆蓋140多個國家與地區,正進軍行業雲、能源物聯網、工業物聯網。

而德力西則在2007年11月時,與施耐德以1比1的股權結構組建合資企業。德力西執行副總裁陳曉東回憶,除了高管席位,商標與品牌也是當年博弈焦點。多輪談判之后,“德力西”品牌所有權仍屬於德力西,合資公司僅擁有品牌使用權。陳曉東認為當初的堅持是值得的,“施耐德帶來了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理念,現在每年還要向我們支付1億元的品牌使用費”。德力西的展廳裡陳列著上千塊白色方塊累成的專利牆,其產業觸角延伸至德國、印度、南美等國家與地區,正以電器為核心,發力大健康、環保、交通、新材料等領域。

重塑標杆

入駐樂清經濟開發區的通領科技集團,前不久在南京起訴公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涉嫌侵犯其擁有的兩件專利的專利權,要求后者支付10億元賠償,成為國內訴訟標的額最高的專利侵權案,引發許多關注。而在此之前,通領科技曾贏得美國萊伏頓公司在美起訴其專利侵權的“中美知識產權第一案”。

“近年來,涉及知識產權的企業糾紛屢見不鮮。”樂清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朝榮認為,要引導企業提高產權意識、風險意識、創新意識,少走知識產權彎路。

以周遭企業走過的知識產權之路為鑒,溫州企業對知識產權的認識變得更加深入。浙江現代電氣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但海龍介紹,他們公司隻研發制造自動轉換低壓電器一款產品,核心競爭力就是知識產權。該公司現擁有發明專利13件,實用新型57件,專利信息的檢索、利用已成為研發常態﹔林中華是當年“翻砂大王”吳師廉的女婿,在他手下,創辦於1983年的柳市電纜附件廠發展為紅光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擁有專利80余件,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輸配變電產品先后投產,他的兒子是“90后”,從英國學成歸國進入公司,對技術的投入意願又要高出父輩們一些。

“溫州民營經濟在變新變優、變大變強的同時,也面臨著模式創新、技術變革、產業升級、企業家接班等現實考驗。”溫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林仕德介紹,這幾年,溫州面臨著從民營經濟“先行者”轉向“並跑者”甚至“跟跑者”的挑戰。去年8月,溫州獲批創建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目的是促進民營經濟與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

圍繞“兩個健康”已出台的諸多舉措都與知識產權相關,除鼓勵企業設立引進創新載體與機構、申請注冊國際商標外,溫州還鼓勵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發展,對全市每年實施的100個發明專利產業化項目完成的給予獎勵,提出籌建中國(溫州)技術產權交易所。此外,溫州企業成功並購擁有核心技術、重大發明專利和知名品牌的國內外企業,取得目標企業所有權或經營管理控制權,總部在溫州或並購項目回溫州的,將獲得政府財政補貼與獎勵。這些舉措還包括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財產、創新權益、自主經營權不受侵犯,以及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等。“我們創建‘兩個健康’最終的落腳點,就是要實實在在地服務好溫州近百萬個市場主體,隻有這樣,實體經濟才會好,溫州經濟的根基才會牢。”林仕德說,溫州將“兩個健康”作為現階段應對一系列挑戰的主載體,重塑民營經濟新標杆。

而在俊郎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雄看來,溫州歷來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創業環境友好。他從外地來溫州打工,2009年創辦的小企業現在變成了擁有50余件專利、年產值2億元的公司。他認為,溫州傳統的電器產業進行傳感技術、大數據等方面的創新,提升硬件、軟件研發水平,產品附加值還可提高。伴隨技術換代,有很大的市場空間等待開拓。

“是‘溫州八大王’打下的江山,我們只是坐在樹下乘涼。”對於溫州民營經濟未來的發展,李志雄抱持樂觀態度,“每個企業都會遇到各種困難,但安心堅持下去,結果會越來越好。”(鄒碧穎)

(責編:王小艷、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