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知物由學 學用結合(讀書日特別報道·青年讀書)

2019年04月23日08: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知物由學 學用結合(讀書日特別報道·青年讀書)

圖①:中建三局成都公司青年黨員在“流動書屋”讀書看報。

資料圖片

圖②:浙江九川竹木股份有限公司的青年黨員在讀書會活動中深入基層調研。

林芳芳攝(人民視覺)

圖③: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精讀、討論《資本論》。

盧紹慶攝(人民視覺)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廣大青年要自覺加強學習,不斷增強本領。人生的黃金時期在青年。青年時期學識基礎厚實不厚實,影響甚至決定自己的一生。廣大青年要如飢似渴、孜孜不倦學習,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識要轉化為能力,都必須躬身實踐。要堅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練、增長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4月26日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近年來,全國各地青年黨員干部通過多種形式開展讀書會活動,加強讀書學習,從理論學習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一線調研中掌握基層情況,求真知、悟真諦、重實踐,真正學懂弄通做實。

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本版關注各地青年干部讀書學習情況,聚焦青年黨員干部如何運用讀書會這一載體開展學習、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以青春之我建功新時代,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編 者

河北鹽山縣將脫貧讀書會辦到農家院

一對一學知識 面對面解難題

本報記者 史自強

春日裡,河北滄州鹽山縣千童鎮定戈劉村,簡陋的農家院,幾杯清茶,一場讀書會便開始了。

“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下一步還是要多想辦法,把魚竿遞給貧困戶,代替簡單塞給他們幾條魚。”第一書記鄧曉飛談到了近期重讀十九大報告中關於扶貧工作論述的感想,幾名駐村干部接連展開討論。一周3至4次的讀書會,是定戈劉村幾名一線扶貧干部的必修課。

村裡貧困戶劉金利的女兒劉瑩瑩正值上學年紀,因家裡貧困,心理壓力大,成績上不去,情緒很低落。“精神幫扶也是扶貧的重要環節”,駐村扶貧干部魏洪超說,“我們得先嘗試走進她的內心世界。”

說干就干,駐村幫扶隊聯合村裡青年團員、黨員,開展青少年心理專題讀書會,朗讀、聊天、講故事……半年多時間,扶貧干部和劉瑩瑩成了好朋友。“我們鼓勵她積極上進,她后來成績進步很快,課余時間還學習了縫紉技術。”鄧曉飛說。

劉金利、劉金城兄弟倆雖有致富願望,但苦於沒有門路,駐村干部便邀請他們參加脫貧讀書會,面對面解難題。鄧曉飛說,“我們主要是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讓貧困戶學習政策和種養殖技術,還和他們分享農民創業、增收致富的故事,幫他們樹立信心。”如今,劉金利成功申請了創業扶貧貸款,飼養了兩頭肉牛,生活大有改觀。劉金城則籌錢搞起了太陽能發電,實現年增收5000余元。

“以問題為導向,利用讀書會的平台,及時學習新知識,對扶貧干部非常重要。”鄧曉飛說,“另一方面,讀書會邀請農村青年和貧困戶參加進來,使他們開拓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如今,鹽山縣在全縣各駐村扶貧干部中,推廣開展“每周悟語”讀書交流活動,通過各有特色的讀書會,推動脫貧攻堅走向深入。

浙江大學開展《資本論》主題讀書會

研讀經典論著 感悟理論魅力

趙婀娜 柯溢能

4月17日,周三,早晨8點半,浙江大學西溪校區的會議室內已坐滿了人。師生們圍坐在一起,精讀《資本論》,分享思考、暢談體會。

馬克思在19世紀寫下的文字,在今天依然被大學生們反復研讀。在同學們看來,這是一次與馬克思跨越百年的“重逢”。

在浙大,以《資本論》為主題的讀書會已開展3年多,由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和研究生自發組織,師生們用3年時間精讀完三卷本的《資本論》。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劉召峰是最早的倡議者之一,也是這一輪的主講人。

本學期每個周三,盡管這一天劉召峰並沒有課,但他都會帶上四五個版本的《資本論》以及其他相關專著,與學院10余名學生和青年教師精讀《資本論》。對於劉召峰來說,他更願意把自己稱為“領讀人”,在他看來,讀書會不同於課堂教學,師生們是出於對經典的熱愛而自發聚在一起的。

打開劉召峰為同學們領讀的《資本論》,幾乎每一頁都做滿了批注,段與段之間也寫滿了按語。每次讀書會,劉召峰都從“朗讀”文本開始,邊朗讀邊分享他的思考。

碩士研究生賴嘉俊每次讀書會都來得很早,這次也不例外,“劉老師不僅為我們解讀生澀的理論知識,還會講解時代背景、寫作思路以及百多年來不同研究者的觀點交鋒。這對同學們深入理解經典有很大幫助。”

3個小時裡,師生們細細讀完了《資本論》(第一卷)中13頁的內容。在逐頁精讀中,圍繞一個具體觀點,博士研究生孫志艷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引起了大家的討論。類似長長短短的交流和討論,這次讀書會上有十來次。

3小時不知不覺臨近尾聲。“請同學們記一下接下來要預習的內容”,新的一個閱讀周期又開始了……

福建廈門湖裡區推行“每周一晚”分享

常態集中學習 點亮信仰明燈

本報記者 何 璐

4月9日,清明假期剛剛結束,福建廈門湖裡區紀委監委321會議室裡燈光明亮。一場以“追憶那些‘閃亮的名字’”為主題的青年讀書會正在進行。

《閃亮的名字》《暖心男孩感動全城》……一部部影片成為青年干部們討論學習的起點。從追憶四川涼山31名壯烈犧牲的消防戰士和地方干部,到“不希望你們滿身榮譽,隻願你們平安歸來”那張廈門初中生寫給消防員的紙條……每一段影像的背后,都是一連串值得記住的人、值得懷念的事。當視頻播放結束,大家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鼓掌致意。

“我想到了我的爺爺。他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90后紀檢干部藍雅婷率先分享,“小的時候不太明白爺爺經歷過什麼。等自己長大了、參加工作了,才明白那一代人對黨和國家堅定的信仰、深沉的熱愛。”

“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了,但是發揚和傳承英雄精神卻一點也不過時。”發生在涼山的英雄事跡讓85后青年干部童喬容感觸很深,“我每次經過英雄紀念碑時,都會禁不住捫心自問,緬懷先輩、紀念英雄,我們年輕人能做點什麼?作為一名紀檢干部,立足本職、正人正己,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氛圍就是以實際行動告慰先輩。”童喬容一番肺腑之言,贏得了全場掌聲。

這是湖裡區紀委監委黨支部常態化開展“每周一晚”學習活動的一幕。去年8月開始,區紀委監委黨支部以黨小組為單位,每周組織全體干部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最新精神、上級紀委監委有關文件要求等。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結合實際工作談感想、說看法、謀對策,推動做好紀檢監察工作。

除了集中學習,湖裡區紀委監委還拓展活動形式,今年春節前組織黨員干部開展“我們都是追夢人”活動,參觀廈門特區紀念館、湖裡區家規家訓館,聆聽老特區人講述湖裡奮斗史。每一場活動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激勵黨員干部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天津市委黨校鼓勵青年教師緊跟時代

讀書重在日常 知識時時更新

本報記者 龔相娟

黨校給新進教師培訓能講啥?“原則性和宏觀性問題吧。”天津市委黨校青年教師孫明增帶著預判聽了兩分鐘后看法大變,“很意外,跟想象的不一樣”。

講話不念稿,開場就提問,全程聊讀書,常務副校長劉中的培訓讓年輕教師個個聽得“汗流浹背”,直感嘆自己讀書太少。

今年1月,劉瓊蓮教授和孫明增被調到新成立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學院還有一項新職能,組織承辦黨校的讀書會。

讀書會的內容既要有同行業的,也要有其他領域的。不能悶頭隻看自己領域的那點東西,跨學科交流更能帶來啟發。“觀察別人怎麼講。有經驗的教師擅長互動,全員參與,全程輕鬆活潑”。孫明增說,“黨校的學員大都是領導干部,他們在多個領域鍛煉過,閱歷豐富。我們的理論要能和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對接上,講課才更有效果。”為此,孫明增經常深入基層調研,努力讓自己的講課內容更接地氣。

“不是組織一次讀書會,就跟著讀一次書。”學校要求教研人員把讀書活動放在日常。工作再忙,也要“每年讀一本原著”。劉瓊蓮認為,泛讀與精讀相結合,才是提高閱讀效率的好辦法。為鼓勵大家讀書看報,天津市委黨校連續五年策劃配套激勵活動,每年根據借閱量和參加圖書館活動頻次評選“閱讀之星”和“學習之星”,前者針對教職工,后者針對培訓學員。“讀完書,要能結合自己的思考,寫出心得,做好轉化,老師不能做悶葫蘆。”劉中說。

“這裡的學員不一般,一天不學習,你就落伍了。”劉瓊蓮說,黨校教師必須與時俱進,時刻緊跟中央精神、思想理論前沿、社會熱點新聞等。自動駕駛、5G信號等新技術一出來,黨校老師們就爭先試用體驗,“讀書會是一個學習平台,通過參加讀書會,大家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掌握最前沿的知識,學習工作才能有更大收獲。”孫明增說。

中建三局成都公司設立“流動書屋”

工地搭建平台 互助讀書火熱

本報記者 張 文

偌大的工地,上百架工程機械緊張作業,挖掘機、推土機、重型卡車發出震耳的轟鳴。午休間隙,職工們三三兩兩來到緊鄰工地的“流動書屋”,享受片刻的寧靜。“洗掉手上的油污,捧起書的那一刻,就像聯通了另一個世界。”這些天,中建三局成都公司安全檢查崗的員工劉東成迷上了一本古典小說,每天都會在書屋泡上半個多小時。

近年來,員工平均年齡僅30歲的中建三局,在成都各項目工地設立了“流動書屋”30余座,利用工地上的活動板房,配置書櫃、書架、桌椅等設施,根據時下熱點和員工需求購買經濟、文學、歷史、科技等領域圖書上萬冊,並征訂了上百種報刊。據該公司余偉介紹,這些書籍在各個項目之間定期流動輪換,最大可能地滿足每個員工的閱讀需求。

興隆湖畔的幾間白色板房,正是華西醫院項目工地的流動書屋。推門進去,窗明幾淨,各類圖書有序排列在簡約的桌椅后方。“青年人思路活,我們搭建學習平台,讓他們思想碰撞,交流心得。”工地負責人李海林說。

“建筑工地的生活相對單調,工作壓力大,書屋能提供一個放鬆心情的空間。”心理學專業畢業的劉璐璐是項目黨支部的組織委員,她結合自身的讀書體會,協助項目負責人將讀書活動和心理健康相結合,為職工答疑解惑。

中建三局成都公司還建立了“讀書俱樂部”,編制“書香·讀書漂流卡”,鼓勵青年黨員捐贈自己的閑置書籍,同時開展“青年員工互助讀書會”。“之前一個人讀書總覺得孤單,有了書屋,讀書氛圍就濃了。”來自江西的劉西元一直在考一級建造師証,但考了幾次,總差一點通不過,加入讀書俱樂部后,跟考過的同事開展互助讀書,虛心請教,去年終於一舉過關。

“最近工地不忙,書屋的夜校又辦起來了。”李海林告訴記者,工地以流動書屋為載體,組織職工在夜晚閑暇時開展學習活動,既豐富了職工的生活,也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流動書屋,流動的是書籍、員工,不變的是大家對書籍和知識的熱愛。”他說。

新聞·多一度

數億人次團員參與“青年大學習”

本報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李昌禹)從校園教室到城市鄉村,從生活空間到網絡社區,“青年大學習”的熱潮全面興起。2018年8月,團中央正式啟動“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採用青年中流行的短視頻+互動問答形式,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截至目前,已累計推出4季31期,共有3.12億人次團員青年完成了在線學習,相關課程瀏覽量超過7.58億次,單期團課淨學習人數超過1000萬。

僅2018年,各級團組織就開展專家授課、專題培訓、學習講堂、主題征文等各類學習活動230萬場,數億人次團員青年參與。“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每周在線學習人數超過1000萬。

2019年3月,團中央部署實施“青年講師團”計劃,在全團分級組建約3萬人規模的“青年講師團”隊伍。上海青年講師團、北京“青年榜樣宣講團”、雲南“火塘夜校”等各種形式的青年宣講隊伍不斷涌現。

版式設計:蔡華偉

(責編:龔霏菲、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