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國產飲料:熟悉的味道又回來了

張鵬禹
2019年04月19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國產飲料:熟悉的味道又回來了

北冰洋汽水重新上市前,北京市民品嘗樣品。

郭 謙攝

圖片來自《法制晚報》

娃哈哈集團智能生產線正在生產娃哈哈純淨水。

杭州娃哈哈集團供圖

露露杏仁露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檢查產品外包裝是否完好。

朱 峰攝

圖片來自國際在線

外國消費者在品嘗陝西特色小吃時,用冰峰汽水佐餐。

西安冰峰飲料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北冰洋、冰峰、娃哈哈、露露……提起中國國產飲料,大部分人心中會冒出這些品牌的名字。它們出現在街頭巷尾、飯店餐桌,是國人舌尖上的記憶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這背后是中國飲料工業發展的艱辛歷程。

2017年,中國飲料年產量超過1.8億噸,規模以上企業達2161家,主營業務收入近6125億元。近年來,中國飲料行業發展不斷取得佳績,提出了“做強做大”的新口號。回顧這些國產飲料品牌的發展歷程,它們當中,有的經歷過國企改革的大潮,有的面臨著進口飲料帶來的壓力,有的甚至曾一度消失。如今,歷經起起伏伏,它們恢復了了昔日榮興,重新綻放出中國飲料品牌的光芒。

老味道,承載美好記憶

大汗淋漓的三伏天,裝有北冰洋汽水的玻璃瓶被商販整齊地碼放在冰坨上。小販一邊轉動玻璃瓶讓飲料冷卻均勻,一邊在胡同口高聲吆喝著。滿頭大汗的孩子們聞聲趕來,一手插著腰,一手拎起橘黃色的汽水咕咚咕咚地喝。不一會兒,一瓶一毛到一毛五的北冰洋汽水就進了肚裡。隨著心滿意足的飽嗝,夏日的炎熱似乎頓時煙消雲散了。

在許多北京人記憶中,喝北冰洋是當年的一種時尚。“上世紀80年代,逛公園、看電影、喝北冰洋是‘戀愛三部曲’。情侶們站在小賣部旁,一人手裡拿著一瓶北冰洋說說笑笑的場面是夏日胡同一道靚麗的風景。”北京市民孫天培說。

1950年,改名后的北京市食品廠正式注冊“北冰洋”商標以及雪山白熊的商標圖案,“北冰洋”的故事由此誕生。1985年,改制成立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之后3年裡,北冰洋效益達到建廠以來歷史最高水平,工業總產值曾一度達到1億元,並成為1990年北京亞運會指定產品。1983年,當時以“北冰洋”“亞洲”為主的“八大汽水廠”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42%。

在物質相對匱乏的上世紀80年代,北冰洋是北京人難得的享受,冰峰汽水則在西安人生活中扮演著同樣的角色。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冰峰憑票配給,隻有部分國營單位和餐館才能享用它。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后期食品工業開始復蘇,普通市民才有了與冰峰接觸的可能。1973年前后,在西安最洋氣的鐘樓食品店裡,玻璃瓶的冰峰常與上海大白兔奶糖、冠生園的紐西蘭白脫酥等精致糕點擺在一起。在那個孩子們吃4分錢一根的冰棍兒從來都不咬,而是一點一點舔化了慢慢嘬的年代,一毛錢一瓶的冰峰,堪稱“高富帥”級別的享受。

冰峰一直以來都是西安人鐘愛的飲料。據統計,這瓶當地人再熟悉不過的橙子味汽水,西安市平均每人每年喝36瓶。夸張地說,西安人血液裡流淌的都是冰峰。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餐館裡隨處可見冰峰的身影,冰峰、涼皮、肉夾饃更是被陝西人親切地稱為“三秦套餐”。正如牛排要搭配紅酒一樣,在西安人眼中,冰峰是陝西特色美食最佳的佐餐伴侶。依托於陝西深厚的飲食文化底蘊,經過歲月的沖刷、沉澱和萃取,冰峰已經深深融入本土飲食文化之中。它不再是一種簡單、普通的產品,而是一張意蘊豐富的陝西餐飲文化名片。

西安冰峰飲料有限責任公司品牌部負責人蘇丹冰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隨著洋品牌飲料的大舉入侵,很多國產飲料紛紛衰落。但是冰峰堅持自有品牌不放鬆,堅決不放棄自己的產品和市場,立足本地本土,用老味道贏得了西安市民的認可。”

老牌國產飲料企業之所以能在市場激烈競爭中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原因就在於抓住了國人味蕾,在懷舊風盛行的今天,用不變的老味道給予消費者味覺與心靈的雙重滿足。

越低谷,把握時代節拍

“老板,來一瓶北冰洋!”在今天北京大街小巷的飯館裡,不時夾雜著這樣的聲音。然而,北冰洋發展的歷程並不是一帆風順,它也曾一度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的飲料市場上,五花八門、類型多元的外國飲料成為人們爭相購買的搶手貨。

1993年和1994年,中國輕工總會分別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公司簽署了共同發展飲料合作備忘錄。外國飲料的大舉搶灘讓國內飲料企業感到了真正的危機。“我記得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生活中不知不覺沒有北冰洋的影子了,大家都流行喝可樂,覺得這種外國飲料既洋氣,味道又足。”孫天培說。

轉機發生在2011年。喝北冰洋汽水長大的一代人突然發現,那個憨態可掬的白熊標志和熟悉的瘦長玻璃瓶又回來了。當年11月1日,北冰洋重新上市。一輕食品集團董事長李奇表示:“北冰洋復出不是簡單的復制。15年過去了,無論市場環境還是主要消費群體及其口味,都發生了很多變化。如何賦予北冰洋新的內涵,成為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在口味上,重出江湖的北冰洋堅持在保証口味不變的前提下,讓消費者喝得更健康。李奇介紹:“在配方上我們將純果汁的用料比例增加了一倍以上,舍去一些不必要的添加物。比方說糖的代替品,能不用則不用。使用純果汁調味,使北冰洋汽水的熱量比同類產品低許多。”

相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消費者,今天人們的口味更加多元,對飲料的需求呈現出差異化趨勢。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企業才能把市場蛋糕切得更大。

針對“60后”消費群體對糖敏感的特點,北冰洋推出了無糖型或低糖型產品。為了滿足年輕一代消費群體多元化的需求,北冰洋開發出酸梅汽水、枇杷汽水,最近又新推出了姜汁蘇打水和檸檬蘇打水。

西安冰峰飲料有限責任公司也密切關注飲食文化發展風向,增強了新品的研發上市,相繼推出易拉罐冰峰汽水、罐裝酸梅湯飲品。七八月的西安烈日炎炎,酷暑難耐,祛暑解渴的冰峰酸梅湯獲得消費者認可。“我們的酸梅湯產品更加注重品質,精心挑選上乘原材料,在中藥廠進行24小時熬制,無添加劑、無防腐劑,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原材料的藥用價值,果汁含量在40%以上。”蘇丹冰介紹說。

傳統的批發銷售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企業開拓市場的需要,為了擴展外地甚至國外市場,滿足線上銷售需要,飲料企業也開始在包裝上下功夫,滿足長途運輸要求。“除了玻璃瓶,北冰洋還適時推出了易拉罐、塑料瓶等包裝。現在我們也在研發一種更細的易拉罐罐形產品,它的容量跟玻璃瓶容量一樣,但糖的含量更低,果汁的濃度更高,滿足一些特定消費人群的需要。”李奇說。

冰峰於2012年上市冰峰易拉罐橙味汽水,在美國、歐洲和東南亞市場建立了銷售渠道。創建於1948年的冰峰品牌,正伴隨中國崛起,變得更強更大。

勇創新,科技引領時尚

說起人們耳熟能詳的露露杏仁露,很少有人會想到這種蛋白飲料是如何生產出來的。與果汁飲料不同,杏仁露的原料杏仁是一種堅果,含水量低,如何將其做成飲料呢?

野山杏仁要研磨成杏仁糊,才能進一步加工成杏仁露,而要具有牛奶般乳白絲滑的品質,絕不是把杏仁打碎了用水一沖那麼簡單。研磨成什麼樣的細度,如何使杏仁露中的顆粒更小,這些難題困擾著承德市罐頭食品廠(露露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前身)的技術人員。沒有自動化研磨機,就用石磨代替,用最淳朴的方式對野山杏仁進行研磨和粉碎﹔沒有加熱和配制設備,就使用訂做的夾層鍋直接熬煮﹔沒有均質機將顆粒打細,就一遍一遍地攪拌,質地越均勻越好﹔沒有檢測設備,就通過人工品嘗的方式,一鍋一鍋測定飲料口感。終於,在1975年,中國第一代植物蛋白飲料——杏仁露問世了。

創新一直是中國飲料人代代相傳的基因。如今,露露建立了河北省杏仁蛋白飲料技術創新中心,多年來科技投入佔比保持在4.7%。公司研究確定了杏仁中特異性脂肪酸的含量,與有關單位起草了杏仁露國家標准和多項行業標准。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2014年以來,飲料行業增長持續放緩,進入近30年高速發展后的下滑調整期,創新升級成為突破發展瓶頸的行業共識,科技進步成為推動飲料行業及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人才是創新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中國飲料企業更加注重科研隊伍建設,不斷開展產學研結合。娃哈哈集團成立了集技術研發、產品創新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研究院,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實驗室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實驗室等研發檢測機構,研發人員達300余人。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在2008年設立了國家級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並於2015年在北京密雲設立匯源研究院,下設研發、育種、檢測中心等部門。

為滿足大批量工業生產需要,降低用工成本,實現標准化生產和流程監控,中國飲料企業正不斷推進自動化生產線建設。北冰洋通過搭建MES(制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系統)系統,實現生產車間智能化發展。目前已完成對易拉罐生產線罐型的改造工作,下一步將把機器人作為實施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制造車間的重要基礎裝備,從原料的配置到裝車,全部使用機器人,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

科技進步在給企業帶來高利潤的同時,也讓生產過程更加節能環保。綠色發展、節能減排的觀念成為越來越多飲料企業的價值觀。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編寫的《2018中國飲料行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出,飲料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是“著力研發生態環保、清潔衛生、安全可靠、質量保障的飲料生產新工藝。以創新創造,大力提升飲料工業的整體競爭力。”

康師傅飲品控股有限公司於2013-2014年每年投入近3000萬元進行工廠污水處理站建設。目前,康師傅天津、重慶、武漢等6家工廠污水排放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准。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通過中水回收等措施使工廠全年節水3.1萬噸以上,節約天然氣46萬立方米以上。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人均飲料消費量從1982年的0.4公斤,增長到2017年的130公斤,行業發展有目共睹。未來還需要考慮消費升級、包裝創新、標簽創新、口感創新、營養素創新等因素。中國飲料人正在不斷滿足消費新需求,以自強不息、奮發不止的姿態打造飲料強國。

(責編:龔霏菲、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