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轉型發展 風鵬正舉
開欄的話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正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掀起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帶來從理念到實踐的全新變化。
從今天起,本報推出“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專欄。記者深入一線調研採訪,挖掘報道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因地制宜和從實際出發,蹄疾步穩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成效和經驗做法。
4月的春風,吹綠了京城。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便如這浩蕩的春風,帶來春的消息。
2018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萬億元,增長6.6%,人均GDP達2.13萬美元﹔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24萬元/人左右﹔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11.2件。今年一季度,各項經濟指標持續向好。這份增長,呈現在綠色發展的底色上。這一年,北京藍天回歸,綠水重現,城市森林增加,擁堵指數下降﹔這份增長,由創新發展的新動能催生,北京新經濟增加值總量已超萬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1/3。
生態環境的強勢逆轉、經濟實力的穩步增長、科技創新能力的顯著提高,這三者同時呈現,國外觀察家稱其為超級大城市轉型發展的“北京奇跡”。
北京是如何以滾石上山之力破解深層次矛盾、推進轉型發展、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的?
“現階段的北京,減量發展是特征,綠色發展是基礎,創新發展是出路,而且是唯一出路。”北京市委書記蔡奇這樣概括北京的發展思路。
創新發展:前沿產業再蓄力
中關村,被稱為我國互聯網的誕生地,記者再次來到這裡,被迅速崛起的人工智能產業深深吸引。
“中關村前沿技術創新中心”,位於北四環海澱橋西北角,一批創新型企業平均年齡隻有“3歲”,平均估值已超26億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AI芯片、全球首個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架構指令集、顛覆性液態金屬打印機、低成本自動駕駛技術……每一家企業單拎出來都是資本市場的寵兒,為這些高速成長的“小巨人”按下了快進鍵的,正是“人工智能”。
2018年,全國雙創活動發布首張顛覆性創新榜單,前十位中,北京獨佔7席,其核心競爭力幾乎都與人工智能相關。國際知名市場分析機構CB Insights 2018全球AI百強榜單中,涉及的中國企業80%在中關村。海澱區區長戴彬彬說:“區內以硬科技為支撐的高成長企業估值合計14280億元,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趨勢明顯。”
這種融合,使創新企業快速成長,也給原有的企業和產業帶來革命性變革。小米2016年一度滑到谷底,2017年起死回生,售出了9400萬台終端,重回世界第四﹔2018年售出1.18億台,收入1749億元,同比增長52.6%,實現利潤86億元,同比增長59.5%。其中一個秘密武器就是人工智能,董事長雷軍表示,“小米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遠超大家想象”。百度的李彥宏,有一個外號,就叫“AI先生”。智慧物流創造了電商送貨的“京東速度”,面向未來,京東集團副總裁周伯文表示,京東將通過算法研究院強大的技術研究能力,創造一些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技術能力,“人工智能改變世界,我們改變人工智能”。
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亦庄,是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這裡正全力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圍繞“車、路、雲、網、圖”五大要素和“共性技術、增值服務”兩大支柱,產業鏈協同創新已漸次展開。
“創新發展就是華山一條路,舍此別無他途。”在北京採訪中,我們不斷聽到這句話,創新發展成為共識。
目前,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醫藥健康、智能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智能汽車、新材料、軟件和信息服務以及科技服務業等十個產業作為發展重點,高精尖產業在北京全面布局。
在北京,更多的高精尖產業重點項目正在加快落地,如奔馳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改造、燕東八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中芯國際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京東方生命科技產業園等,這些項目的推進實施,有望培育出千億級航母企業。而在懷柔科學城,中科院系統9個研究所已入駐,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承擔悟空號、墨子號、慧眼等多顆重要科學衛星的地面中控指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北京光源裝置、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子午工程二期等大科學“重器”正集中建設。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思路清晰。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和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三城一區”,成為北京創新主平台,將從原始創新、大科學裝置、協同創新再到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建立起“科—技—產—業”接力機制,創新要素深度融合。
創新發展,賦予北京新的增長動能。2018年,北京市金融、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優勢服務業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7%。
前不久,英國《自然》發布“2018科研城市自然指數”,在對全球500個城市的評價中,北京蟬聯全球第一。創新發展,正成為引領北京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減量發展:涅槃重生再展翅
北京市市長陳吉寧說:“高質量發展,通俗地講,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這華麗又艱巨的轉身,仿佛一次次涅槃重生。
沿長安街一路向西,進入石景山,就能看到首鋼園區。4月6日,國際冰聯女子冰球世錦賽在這裡的冰球館拉開帷幕。身姿矯健,冰刀閃亮,昔日高爐的鋼與火,已變成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冰與夢。
採訪中,一個又一個疏解騰退空間實現“鳳凰涅槃”的故事,見証了北京這座城市減量發展的決心和成效:亞洲最大水泥筒倉群變身塞隆國際文化創意園,天壇家具騰退出的舊廠房成為金隅智能智造工場……
兩年來,北京市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1307家,疏解提升市場和物流中心500個,為引入高端要素騰出了一批寶貴空間。
作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城市,新的城市總規勾勒出北京未來發展路徑:嚴格人口規模和建設規模“雙控”,嚴守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由2017年的2945平方公裡,到2020年減到2860平方公裡左右。
陳吉寧告訴記者:“規劃剛性執行,去年北京實現‘三個減量’,在人口減少16.5萬、城鄉建設用地減量34平方公裡、建設面積減少1200多萬平方米情況下,全員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效率提高遠快於資源要素減量的影響,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的步伐。”
減量發展,城市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既鐵腕治霾,也科學治霾,2018年北京PM2.5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創有監測以來歷史最低。聯合國環境署發布報告,稱贊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成效顯著,為發展中國家城市提供可借鑒經驗。141條段黑臭水體完成治理,水質明顯改善。地下水資源“止跌回升”,2018年地下水儲量增加了9.9億立方米,接近南水北調一年的進京水量!
減量發展,推動老城活力復興,百姓幸福感大幅提升。位於前門的草廠胡同,這幾天游人如織。小橋流水,綠柳拂面,打小在胡同裡長大、今年67歲的陳鳳英說:“自打記事起,胡同就沒有這麼美過。”草廠胡同在保護胡同風貌的基礎上,實現雨污分流,電力、電信架空線入地,拆除私搭亂建、提升胡同景觀﹔增配了主食廚房、養老驛站、理發店,甚至還有了“小院議事廳”。西總布胡同、楊梅竹斜街、三裡屯西街………兩年來,北京核心區1282條背街小巷舊貌換新顏,首都更加“有裡有面”!
“減量”不是不發展,而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北京減量之路,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堅定。
改革發展:先行先試增活力
康亮,一個有著中國名字的外國人,是ABB(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這家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的技術企業,參加了北京很多重要工程的建設。最近,康亮對於北京營商環境改革感受很深。“過去,想要備案登記,外資企業需要先去工商部門登記注冊,再到商務部門進行備案,重復填報事項達45%。如今,在一個窗口,填一張表格就能一次性完成設立流程。”
北京優化營商環境濃墨重彩,制定出台9項主要政策和N項配套措施,接著又重磅推出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安排22項主要任務,並梳理細化成298項任務清單。如今在北京注冊一個新的企業不超過3天,而且不用去政府服務大廳,網上即可全程辦理。80%的事項“一門”辦理,70%的事項“一窗”受理,各級100個高頻事項爭取一次不用跑或者最多跑一次。簡流程、優服務、降成本、強監管,確保企業有實實在在獲得感。
在國家發改委對全國22個城市營商環境試評價中,北京營商環境排名第一。栽好梧桐樹,自有鳳來棲。企業也在用實際行動“投票”。今年1月至2月,北京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27家,同比增長9.7%﹔實際利用外資23.1億美元,同比增長11.3%。
改革發展,先行先試,正在充分釋放北京這座城市的活力,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外企業,也給百姓帶來實惠。
北京順義空港工業區保稅倉庫內,一批批從海外運來的飲料、食品等碼在貨架上,管理員穿梭其間清點、辦理出庫手續。“有了這保稅備貨的‘特殊倉庫’,北京消費者購買進口商品也能實現閃送了。”北京海關副關長高瑞峰介紹。今年1月1日,北京完成“首單閃送”——從消費者下單到簽收,不超過6小時,通關效率提升了30%,物流成本節約了15%左右。
支持開展跨境電商保稅備貨業務,這是前不久國務院批復《全面推進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裡的重要內容之一。“這已經是連續三次批復了!”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劉梅英介紹,2015年5月,國務院批復開展試點﹔2017年6月,批復深化試點方案。“北京是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
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北京探索出了一條與自貿試驗區相互補充的開放改革路徑,為國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累經驗”,形成了68項全國首創或效果最優的開放創新舉措,一批服務業的新業態新模式在北京落戶。
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克慶告訴記者:“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將出台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和減量發展特征,形成6個方面35項具體指標。”
北京推動高質量發展,風鵬正舉,未來可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