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辦國辦印發意見 支持企業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冰雪運動產品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進入4月,冬意消融。站在2019年的春天眺望,距離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隻有不到3年的時間了。近年來,我國在推廣冰雪運動方面成效顯著,但與世界冰雪強國相比,仍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在冰雪產業領域,還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積累,也缺乏品牌化產業、賽事的支撐。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下稱《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實施品牌戰略,發展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冰雪產業企業﹔同時還強調,支持企業開發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冰雪運動產品。對於我國冰雪產業依靠知識產權完成整體轉型升級而言,這是一次從未有過的“冬奧機遇”。
“我國的冰雪產業起步較晚,但隨著北京冬奧會的申辦成功,一下子帶來了幾十億元的造雪制冰機設備需求,讓國內制冰企業迎來了發展良機。”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介紹,雪人股份自2004年起開始研發、制造螺杆膨脹機,其專利布局集中在各類膨脹壓縮機及其相關設備上。“隨著核心業務和企業戰略方向的調整,雪人股份採取了資本戰略實施與專利戰略推進同步進行的策略,有效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了快速發展。”該負責人說。
作為北京冬奧會的共同舉辦地之一,張家口市所在的河北省內也有一批企業依靠自主創新挺進冰雪裝備市場。據河北省有關部門介紹,目前河北的部分冰雪裝備類企業已在相關領域擁有了一批核心技術,如位於衡水的河北百一橡膠制品有限公司在壓雪車履帶等方面已進行了核心技術專利布局,位於石家庄的河北碩德體育用品科技有限公司則擁有3件旱雪產品專利,具備了量產條件。
然而,在看到發展前景的同時,國內的相關企業也需要正視我國在冰雪產業領域和國際領先廠商的實力差距。核心技術和專利積累方面的差距,反映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我國冰雪產業在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市場佔有率方面的差距。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期間,根據第三方統計編制的《冬奧品牌價值榜》顯示,在總共44個品牌中,中國隻有李寧、安踏和361°三個品牌入圍。身著李寧品牌比賽服的加拿大速滑及短道速滑運動員取得了2金、2銀、3銅的優異成績,推動李寧排名《冬奧品牌價值榜》第14位。
作為中國代表團的贊助商,安踏在這份價值榜上與平昌冬奧會官方供應商之一的知名品牌“The North Face”並列排在第21位。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人口持續穩步增長,冰雪產業發展進入非常關鍵的戰略機遇期。但冰雪產業自主品牌較少,核心競爭力不足。丁世忠建議,我國要創新發展冰雪裝備制造業,扶持擁有自主品牌的冰雪用品企業發展,同時還應結合相關國際技術標准,盡快針對性出台冰雪運動裝備的國家技術標准,提高產品質量和標准要求,支持冰雪運動裝備自主品牌建設。
作為北京滑雪協會的副會長,伍斌對目前國內冰雪產業的品牌發展也頗有憂慮。“以雪板為例,一線、二線的品牌都很清晰,彼此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國內雪板品牌想擠入這個市場不容易。”伍斌舉例說,“但我們也要看到,中國目前95%的雪場都需要人工造雪,我國又提出了到2025年冰雪產業達萬億元產值規模的目標,這為國內冰雪裝備制造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要想分享這塊大蛋糕,還需抓住冬奧會的機遇,趁勢發力。”
實際上,業界的這些觀點也與此次印發的《意見》不謀而合。《意見》明確提出,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實施品牌戰略,推動建立一批產業規模較大的冰雪產業集聚區,發展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冰雪產業企業。我們也期待著,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臨近,以此次《意見》的印發為契機,我國的冰雪產業能夠不斷蓬勃發展,產業鏈日益完備,為實現我國冰雪運動的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助力。(崔靜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