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營火箭首次低空回收試驗成功
我國商業火箭公司翎客航天4月2日宣稱,其研制的RLV-T5可回收火箭,於3月27日完成首次低空飛行回收試驗。
據介紹,在位於山東龍口的試驗場裡,該火箭在六級大風中飛行至20米高,懸停近10秒,之后垂直下降,落在著陸場中心。
說起火箭垂直回收,一定有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九號。當然,獵鷹九號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從2012年9月開始,SpaceX公司多次發射“蚱蜢火箭”開展試驗,最初飛行高度僅2米,一年后則達到744米,對獵鷹九號回收技術進行了驗証。
與“蚱蜢”相比,“RLV-T5”的技術含量如何?翎客航天技術總監楚龍飛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的RLV-T5火箭與蚱蜢火箭還差得很遠。“至少從噸位上說,蚱蜢火箭達到幾十噸量級,我們才1.5噸,僅有它的幾十分之一。”他說。
但RLV-T5火箭有自己的特點,例如其核心控制算法具備一定創新性。楚龍飛說,火箭在回收過程中,每秒要消耗幾十公斤推進劑,質量在隨時變化,要想保持穩定,發動機的矢量推力、噴口擺動都需要高頻運算,大約每秒要運算200次。神經網絡控制技術理念過去大多用於寫論文、做研究,很少用於工程,而翎客航天將其用在了火箭上。經過多次飛行試驗表明,該技術與其他火箭普遍採用的PID控制相比,在控制效果、抗干擾能力、參數調節設計、故障應對等方面均有優勢。
如果說發動機等硬件更新迭代需要重新研制,控制算法軟件則有更強適應性。“經過前期仿真、測試后,我們已經把這種算法打包成模塊,將來通過不斷調整優化,將在后續型號上傳承。”楚龍飛說。
RLV-T5火箭的未來使命,是開展公裡級的回收技術驗証。楚龍飛表示,從數十米到1公裡,技術跨越並不大,因為火箭是先自由下落,接近地面再點火反推減速﹔但距離真正的運載火箭一子級回收,卻隔著多個技術坎。他說,運載火箭的一子級不會入軌,回收難度與亞軌道火箭相當,但其高度達到數十公裡,速度也有4倍音速左右,遠遠超出公裡級回收試驗范圍,由此帶來的許多技術尚待攻克或驗証。
例如火箭一級在自由下落階段,雖然發動機沒有點火,但需要借助其頂部的柵格舵實施氣動減速和調姿,這項技術要在高空高速條件下試驗。又如發動機下落時一直保持噴管向下的姿態,空氣不斷灌入噴管,要保証發動機能按指令啟動,需要攻克高空超聲速點火相關技術。
雖然前路漫漫,翎客航天通過此前的試驗也取得了一定的技術儲備。2018年1月,該公司的RLV-T3火箭實現了低空回收及平移,2019年1月,RLV-T5火箭完成首次懸停飛行試驗,此項試驗后來又開展多次,積累了數據。“從RLV-T3到T5,實現了從單台發動機到多台發動機並聯的提升。”楚龍飛說。
獵鷹九號火箭一級有9台發動機,而RLV-T5火箭採用5台發動機呈“十”字布局的構型。多台發動機並聯會帶來一些共性問題,例如推力不對稱或點火時序不同步,火箭就可能歪倒。楚龍飛介紹,此前的懸停試驗中驗証了各種嚴酷情況,即使在4個方向上的某一台發動機關閉,依靠中心發動機的偏轉、調流,也能控制火箭平穩降落。
目前,翎客航天正在開展小型可回收運載火箭新航線一號的研制,計劃在2021年前后首飛。相比RLV-T5火箭,新航線一號會採用推力更大的發動機,但將傳承目前的控制算法及發動機布局等。
不過,掌握回收技術只是火箭重復使用的前提,發動機復用次數、檢測維修費用都將影響到最終成本。記者了解到,從美國航天飛機到獵鷹九號火箭,均提出過發動機復用次數指標﹔正在開展重復使用火箭及航天器研究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也在對相關標准進行探索。而楚龍飛坦陳,翎客航天尚未刻意強調這一問題,下一步將探索的模式,也會跟傳統方式不同。
他表示,RLV-T5火箭發動機用的是液氧乙醇推進劑,不存在積炭問題,無需維護就能多次點火。該公司未來火箭的發動機將採用甲烷燃料,相比液氧煤油,積碳問題也會好很多,其通過簡單維護、清洗,具備一定重復使用能力。“我們不會坐等標准定下來再行動,而會在有一定把握的前提下,冒一些風險進行探索。例如每次回收后評估火箭情況,決定是否繼續使用。SpaceX其實也是這樣。”楚龍飛說,“通過這種走一步看一步的過程積累數據,發動機工況的界限會逐漸清晰,我們就能據此優化流程。”(付毅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