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用了什麼“手段” 讓6萬項成果完成精准匹配
與省內外30余家高校院所簽訂合作協議,可轉化的有效專利成果近6萬項……在浙江省知識產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知交中心)裡,科技成果貯藏頗豐。但如何對這6萬項成果進行篩選評析,助供需雙方完成精准匹配,卻是一份浩大的工程。
“成果千萬條,價值第一條﹔篩選不到位,轉化淚兩行——這是近幾年服務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過程的十足痛點。若是在中心成立初期,就握著這6萬項成果,我們還會頭痛不已。”知交中心副總經理陳樂平笑稱。
然而,通過近幾年在路演競拍活動中的研究和探索,知交中心已逐步建立起了以轉化為導向的評價篩選機制,有效抓住了科技成果的優質供給源。
智能算法實現有效過濾
通過每年近千項成果的進場交易,知交中心非常清晰地了解到交易熱點和行情,並逐步積累評判轉化價值的實戰經驗。
“多年服務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的工作經驗,為我們和浙江大學技術轉移中心進行合作打下了基礎。”陳樂平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雙方憑借各自的技術經驗,以產業政策、專利數據、需求數據和交易數據等為支撐,按照轉化優先的原則選擇指標參數,逐步搭建起評價維度廣、權重分配合理的分析模型,為評價篩選機制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和數據基礎。
面對高校院所海量的成果數據,採用人工的方式進行分析評價和篩選,效率較低且成本投入巨大。為此,知交中心自主研發了能夠自動對科技成果進行評分的算法和軟件,讓機器按照既定的分析模型給出評分。
“我們對成果的評價採用5分制,3分以上的具備推廣價值,4.5分以上的可作為重點關注對象。”陳樂平表示,對於提升科技成果分析篩選的效率,這套方法效果顯著。
慧眼加持助力精准匹配
由於評析科技成果的因素和指標繁多,利用機器分析篩選科技成果,雖然高效但精度遠遠不夠,隻適合用於初步篩選,剩下的事情需要以人的智慧來處理。
通過和浙江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的合作,知交中心按行業領域組建起10多個專家團隊,對機器初選的結果再進行人工評判,以發掘亮點優質項目,彌補機器之不足。
“機器加人工的方式篩選科技成果,可初步達到效率和效果的平衡”,陳樂平補充道,但科技成果的路演推介還有目標區域的限制,如果在推廣的區域內找不到意向企業,那轉化價值就歸零。
為此,知交中心建立了企業科技信息數據庫,同樣採用計算機算法,通過多維度的指標對比,判斷出可能具有意向的企業數量和詳細名單,再佐以人工抽樣檢測實現匹配結果總體精准,達到一定數量要求的科技成果才可作為路演推介的候選項目。
近年來,由浙江省科技廳主辦的專場拍賣會,多配有路演推介環節。在路演過程中,基於區域產業特色或高校學科優勢的路演成果往往一經亮相,便引起研發人員與現場投資專家和競拍企業的熱情互動。
據了解,得益於這一評價篩選機制,知交中心在2018年已主動為省內外高校院所出具轉化分析報告40多份,推薦可轉化科技成果3900多項,經過征集篩選形成重點推薦成果1158項,精准匹配企業5700多家,競價拍賣科技成果金額達1874.38萬元。
“雖然已經發現了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的新方法,但還會受到能力和技術水平的某些制約,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探索實踐,提升技術交易市場的‘互聯網+’能力。”陳樂平說。
(記者江耘 實習生洪恆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