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社交平台,“把關人”不能缺位

宦 翔
2019年03月21日08: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社交平台,“把關人”不能缺位(環球走筆)

“數字匪徒。”不久前,英國議會數字化、文化、媒體與體育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這樣形容臉書公司。這份歷經18個月調查、長達108頁的報告認為臉書公司傳播假新聞,以平台自居而推卸內容監管責任,並呼吁通過立法對其進行嚴格監管。

在有關假新聞的討論中,臉書、谷歌、推特等社交平台總是備受關注。英國路透社新聞研究所觀察到這樣一個趨勢:“社交平台不再以中立的形象出現,接踵而至的假新聞等問題對於平台來說,就像‘打地鼠’的游戲。假新聞正轉向更加封閉的平台,這增加了管理和追蹤的難度。”

依托開放共享的技術架構,社交平台不僅匯聚了互聯網上的信息,也為信息的供給方和需求者搭建了連接渠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報告顯示,全球有40多個社交平台和即時通信應用程序為新聞出版商連接受眾細分市場。該機構對14家新聞機構的調查顯示,平均每家通過21個不同的平台分發內容。顯然,無論社交平台如何自我定位,其對信息傳播乃至新聞業的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正如《環球科學》雜志文章所言:“由於社交媒體的巨大規模,我們已經很難忽略它們對當今社會和公眾輿論的影響。”

在社交平台上,去中心化的傳播機制讓公眾表達權得到擴大的同時,也滋生了不實信息和假新聞。有國外研究人員通過網站流量統計發現,社交平台為傳統主流新聞網站引入10.1%的流量,卻為假新聞網站引入41.8%的流量。另一項研究顯示,打開臉書網頁的前3秒內,22.1%的文章是假新聞。社交平台用戶人人都能發聲,假新聞的潛在源頭多﹔社交平台的社會化和算法化傳播機制,使假新聞傳播快而廣﹔別有用心的假新聞背后,是利益關聯者在推動。這些導致社交平台上的假新聞泛濫。

作為信息的“蓄水池”和“輸水管”,社交平台在打擊假新聞方面責無旁貸。“如今,社交媒體享受著媒體行業的主導地位,但又不希望受到監管,也不希望承擔傳統媒體幾十年來所承載的調查真相的責任。最重要的是,他們希望用戶持續增加,這樣才能保証企業利潤增長。”美國沃頓商學院的報告促人深思。

“在信息流動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隻有符合群體規范或把關人價值標准的信息才能進入傳播渠道。”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盧因的觀點,對於應對社交平台上的假新聞具有啟發性。社交平台假新聞層出不窮,說明其“把關人”並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存在弱化風險。技術的發展無遠弗屆,媒體的嬗變風生水起,但千變萬化之中,真實的核心要素和社會價值的內核不可缺失。應對假新聞,社交媒體需要全面充分發揮“把關人”的作用。

“世界被裝進口袋裡了。”有人這樣形容新媒體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世界在變“小”,社交平台的責任卻越來越大。為公眾提供真實的信息,維持平台的秩序和理性,推動人們智識躍升,社交平台應該有這樣的擔當和作為。

(責編:王小艷、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