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國制造 高技能人才夠不夠
高技能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直接決定著制造業發展、轉型、升級的成敗。
“雖然我們已經推行了一系列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激勵機制,但短時間內效果還未顯現。”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武昌客車車輛段質檢員黃望明對此深有感觸。
其實,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一直是舉國上下關注的大問題。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總工會界63名委員提交了《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提案。針對我國高技能人才儲量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不匹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不能完全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制造業持續快速發展、總體規模大幅度攀升,高技能人才不足帶來的問題愈發明顯。統計結果顯示,高技能人才佔全國就業人口的比例僅為6.2%,數量不足、人才結構不合理是顯而易見的。
工作30余年的時間裡,黃望明排除危及行車安全的重大故障200余起,被同事稱為“客車神探”“技能大師”。而作為長期在一線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他看到了未來鐵路發展的技能人才之憂。
黃望明認為,培養、發展、激勵青年成才任重道遠,也是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的“造血”工程。一定要加強頂層設計,推動工匠精神納入企業管理體系,切實增強專業技術崗位對青年人的吸引力,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原主任李守鎮也在關注這一問題。他認為,要進一步暢通技術工人成長成才通道,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提供良好“土壤”。
怎樣才能讓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長起來,如何才能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吃技術飯?
專家們認為,完善培養機制和評價體系,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推進國際化培訓,去除人才成長的“天花板”,提高薪酬水平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最近幾年,黃望明已經在自己身邊做一些新的嘗試。他制定並實施了自己的全年“五小工作計劃”,制定小課題,開展小攻關,開辦小課堂,帶好小徒弟,推廣小成果。同時,還開展了鐵路單位勞模創新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技術交流活動,同時還參與了其他基層站段技能大師工作室的創建工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把經驗和技能傳授給年輕人,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高技能人才。”黃望明說。(李艷 唐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