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創新潛能 壯大數字經濟
進入新時代,新技術不斷涌現不但改善了人們的生產生活,也為知識產權保護、管理等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與此同時,新技術的研發與知識產權布局仍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與會代表委員們紛紛為數字經濟下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謀良策、出實招。
加大對關鍵性核心技術的研發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悅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王連春:
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要促進氫能源上下游產業鏈共同加強自主創新,全面發展。要整合科研機構、高校院所、整車企業、零部件產業、汽車運營企業等多方資源,構建技術協同創新體系,聚焦車用氫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制氫、儲氫、加氫等核心技術的研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協同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健康發展,促進氫能源上下游產業鏈全面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科技廳廳長王秦:
區域經濟發展絕對不要錯過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機會。要發揮自己的優勢,開展新型產業技術集成創新試點,啟動實施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專項,深入實施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專項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齊力推進重點創新平台建設,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原創性、標志性重大成果。
致公黨中央:
應認真分析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短板和競爭優勢,堅持市場導向、企業主體和產學研緊密結合,著力提升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能力。要加強高能量動力電池、高功率燃料電池、高性能驅動等方面的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要加大對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研發力度,攻克核心技術、基礎材料和關鍵部件難關。要著力研發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技術。鼓勵跨界融合,構建和利用好開放共享公共技術平台。要科學制定技術標准,加強檢測能力,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標准體系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優化新技術沖擊下的產業發展環境
全國政協委員、國浩律師事務所執行合伙人周世虹:
針對網絡知識產權案件取証難問題,建議進一步完善互聯網案件証據相關規則﹔適度降低權利人的舉証責任﹔對特殊案件實行舉証責任反轉和倒置﹔建立全國統一的第三方網絡/數據公司存証機制(電子証據平台)和規則﹔強化網絡平台經營者保存和提供証據的義務﹔建立技術調查官、專家輔助人、技術鑒定、專家咨詢等技術事實查明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
我國應完善網絡知識產權保護法規體系,借助專利法及專利法實施細則修訂的契機,加快確立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雲計算等新領域、新業態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不斷完善網絡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法規。
建議推動電商平台建立先進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標准,完善政策體系,夯實電商平台主體責任,提高電商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
未來網絡生態架構將會是人機物共融和萬物互聯,與此同時,大數據面臨著安全保護和合法利用的迫切需求。要加快制定數據安全法律法規和配套標准,構建防護技術體系,確保數據信息安全。同時,應加大財政資金對大數據領域關鍵技術自主研發的投入,同時引導社會資本對數據進行增值開發,形成大數據應用平台造福大眾創業,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數據產業鏈。
促進對新技術創新成果的布局運用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
我國相當部分企業設備流程控制和運營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特別是由於涉及知識產權、商業機密保護等,企業不願開放工控系統的核心數據,導致企業不敢輕易嘗試“上雲”。建議政府一方面橫向搭建公共服務型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台,整合全產業鏈資源,進行資源動態化配置,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網絡化能力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縱向搭建多個重點行業通用和特定領域專用平台,努力構建自主可控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架構與技術標准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協原副主席李衛華:
要不斷改革完善網絡信息技術創新的體制機制,推進產學研用有機結合,形成科技創新和產業應用互相促進的良好局面。簡化數字經濟科研項目申報和過程管理,賦予科研人員更大技術路線決策權,建立以創新質量和貢獻為導向的績效評價體系。要制定與數字內容產業相關的發展規劃,進一步規范數字經濟領域知識產權申請、授權等問題。同時,發揮主動引領作用,積極參與國際數字經濟規則的制定。
探索運用新技術開展知識產權保護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盼盼食品集團執行董事、執行總裁蔡金釵:
建議國家在“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平台建設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打通各個數據閉環,包括融合各地已有的知識產權預警監測系統,加快構建國家知識產權電子証據平台,實現知識產權保護監測、確權、維權一體化服務。同時,平台可與國家信用體系形成數據對接,推動各省區共建、共享侵權假冒行為的“黑名單”,將“黑名單”納入失信主體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委員、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
區塊鏈技術是產業創新發展的強大推力。要超前布局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和版權保護、電子存証、財務審計、商品溯源、物流跟蹤、公益管理、電子政務等行業領域應用,增強主動性、前瞻性、開放性、戰略性。引領區塊鏈技術服務實體經濟。借助區塊鏈技術促進實體經濟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消除信息不對稱、提升服務質量,實現“換道超車”,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以上文字由本報特派記者孫 迪 馮 飛採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