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發揮我國人力人才資源豐富、國內市場巨大等綜合優勢,改革創新科技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機制,大力培育專業精神,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去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增速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2.7個百分點。數據背后,正是創新驅動下涌現出的新動能。
代表委員表示,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在於創新,要加快推進“互聯網+”,促進應用技術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讓創新引擎推動高質量發展。
傳統產業升級,要讓工業互聯網為制造業賦能
代表委員認為,要在新一輪全球制造業轉型升級中佔得先機,必須依靠創新。
“一條幾十米長的生產線隻有兩名員工看守,客戶可以通過雲端,直接修改產品參數。” 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志列委員說,這樣的場景源自企業實施的智能化改造。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為中國制造業迎來機遇。“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要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目前,我國已培育超過50家區域工業互聯網平台,工業設備連接數量超過10萬台套。作為“智能+”最重要的載體,工業互聯網平台如何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海爾集團總裁周雲杰代表認為,“智能+”看似是一種技術變革,卻能給企業帶來管理模式變革,激發內生動力。他建議,加速制造業創新發展,應該發揮大企業領頭羊作用,通過開放平台,形成共創共享共生的生態系統。
“當前制造業正經歷一次‘格式化’改造,定制化設計、小批量生產和個性化消費,是傳統制造業要面對的新課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紅衛代表認為,要加大互聯網平台應用推廣,鼓勵更多小微企業和科創企業把工廠開到網上、建在雲端,邁出融入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的關鍵一步。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利華委員建議,培育一批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為更多傳統制造業企業上網入雲提供實實在在的解決方案。
新興產業提速,要提升基礎支撐能力
以互聯網、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代表委員認為,壯大數字經濟,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過去我們叫模具廠,如今叫智能裝備中心!”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裝備中心模具車間黨支部書記袁政海代表說,名字變化背后,是新產業的快速發展,公司現在引進了3D打印、數字虛擬仿真等技術,工人勞動時間減少30%。
2018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7%。在科技創新密集活躍的大背景下,如何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加快在各行業各領域推進“互聯網+”。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雷軍代表認為,在物聯網領域,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得到大量應用,推動工業物聯網、智慧農業等新興產業不斷成熟。他建議,進一步出台鼓勵互聯網運用的政策,讓更多行業從“互聯網+”中受益。
政策發力,提升網絡支撐能力。代表委員表示,今年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再降低15%,移動網絡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這些降費政策實實在在,是建設高速寬帶網絡的長遠舉措,有利於助力創新驅動發展。劉利華委員認為,應進一步擴大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覆蓋范圍和供給能力,加快智能終端升級,推進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
放寬准入,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在市場准入方面避免以舊思維管新事物,給予新業態新模式萌發機會。”劉利華委員說,要適應融合創新趨勢,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打破條塊分割管理模式,加強監管資源整合,建立動態監測和協調機制。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盡管我國科技水平與創新能力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相比,科技支撐產業轉型的能力還不足。代表委員認為,發展邁向高質量,就要加大科技創新能力。要在推動科技體制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上下功夫,決不能讓改革舉措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
——深耕基礎研究,打牢“根基”。“原始創新的短板主要表現為基礎研究投入強度偏低,原始創新能力薄弱,技術供給難以滿足企業對前沿技術創新的需求。”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副總經理余少華代表認為,一方面要不斷完善對基礎研究和原創性研究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保障全社會研發經費的投入。另一方面,應加強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發,建設國家實驗室和國家級科技創新中心。
——促進產學研聯動,暢通“鏈條”。“如何打通產學研一體化的關鍵環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是目前企業創新的瓶頸之一。”新大陸科技集團首席執行官王晶委員說,政府應該成為校企之間溝通的平台,讓高校的研發與企業的需求充分對接起來,擰成一股合力,使得企業變“找尋需求”為“引導需求”“創造需求”,提升科研創新成果的產業化率。
——激勵科研人員。“要緊緊圍繞科技人員反映最強烈、最迫切的問題來進行科研管理流程再造。”江蘇省科學技術廳廳長王秦代表說,應賦予科研項目負責人更多自主權和決策權,建立以研發質量為導向的科研投入綜合評價制度,逐步從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從重過程向重結果轉變,真正讓科研人員有信心、有定力抓好創新工作。
——鼓勵創新創業。代表委員認為,隨著“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我國日均新設企業超過1.8萬戶,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億戶。下一步要鼓勵更多人創新創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本報記者韓鑫、楊昊、寇江澤、任江華、魏哲哲、姚雪青採寫)
(稿件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