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成果轉化 釋放創新動能
編者按:
2018年,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能力和效率進一步提升。作為產權化的創新成果,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如何有效發揮知識產權工作對我國創新發展的推動作用,促進發明創造和轉化運用?代表委員就此建言獻策。
問題:科技創新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但我國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尚不完善,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還未形成,如何改變現狀?
建議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美的家用空調創新中心主任李金波帶來了一份《關於科技成果轉化制度完善及創新中心建設,加快“中國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升級的建議》,其中建議國家加強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機制的建立,完善技術交易法律法規,建立國家認定的技術交易平台,並培養技術交易人才,整合科研人員、企業、金融資本的力量,推動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工作。
李金波還建議,針對中國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弱的現狀,從優化財政資助方向、強化知識產權執法力度等方面,提升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運用能力,推動企業積極參與科技創新,為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他表示,工業轉型升級是中國優化經濟結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科技創新體系的完善將對中國工業轉型升級起到決定性作用。
問題:目前,我國科技成果的轉化率較低,科技成果不能轉化為生產力,根本原因是什麼?
建議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常委、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張震宇認為,應該用有限的資源聚焦和支持有效創新。嚴把科研立項關,立項要切合實際,設定指標注重應用和能產生效益,參加項目評審的專家除了懂技術外,還必須熟悉生產現狀和能對市場前景准確預斷,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把好關。
一項科技成果從產生到產業化需經過原理設計、實驗室研發、中試、產業化4個環節。其中,中試環節是科技成果由實驗室轉向產業化生產的中間環節,能夠檢驗科技成果是否具備產業化生產的技術條件以及能否被市場所接受。由於中試的成本較高且風險較大,高校院所一般的科研項目和中小企業都承擔不了,投資人也很少願意投資中試項目。建議有條件的科研院所和大學都應該建設中間試驗工廠,使實驗室成果能通過中間試驗進行生產性模擬實驗。
問題:高校行政管理體制機制不適應科技成果市場化、產業化的需求。如在經營管理中,高校的相關管理制度隻注重經費支出符合財務規定,必然會出現符合財務規定但不符合節約開支的現象,違背成本核算的企業管理原則,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表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要營造一個產業化的發展環境、企業化的管理機制,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實現“知識產品”到“知識商品”的轉化。我國應構建高校科技服務產業體系,以產業化的體制機制促進和服務高校科技成果轉化。
人才隊伍建設是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支撐,應鼓勵社會成立科技服務中介組織,為高校提供充分的成果轉化服務﹔加強科技成果經營人才隊伍建設,讓教師專心從事自己更加擅長的科研工作。一方面通過培訓班、學歷教育,培養大批的技術經紀人﹔另一方面是持續關心、關愛離崗創業教師,培育更多創業人才。
問題:如何通過知識產權工作促進區域發展由創新強到產業強再到經濟強的轉變?
建議
“知識產權一頭連接創新、一頭連接市場。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知識產權創造由重數量到重質量的轉變,知識產權運用由重擁有到重運用的轉變。”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局長張永霞提出,應當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運用,激發創新活力。
她建議有關部門積極推動省部合作會商,爭取建設中國(山東)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加強山東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台、齊魯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建設,暢通知識產權轉化渠道﹔推動知識產權軍民融合,開展國防專利申請受理、實施備案及轉移轉化等試點工作﹔推進地理標志精准扶貧、商標品牌富農工作。開展專利保險,推進商標權、專利權質押融資,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
問題:盡管我國近年來科研水平與創新能力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原始創新能力依與離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是什麼制約著原始創新,導致難以轉化為代表性成果?
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微納制造與系統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飛認為,加強原始創新,必須加強基礎研究。做科研如果基礎沒打好,就不容易出成果。當科研成果進入生產線后,要使材料得到本質上的提升,還需要從材料的原理、機理上進一步加強研究。
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史浩飛提出了科技轉化過程中的股權激勵的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積極響應和落實,有效激發了科研工作者干事創業的勁頭。今年,史浩飛繼續圍繞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轉化等提出建議。他提出,推動原始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應該引導和鼓勵市場資本或企業資金進入到基礎研究和原始性創新之中,進一步推動國家整體的原始創新發展水平。(以上文字由本報特派記者馮 飛 孫 迪採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