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為科技成果轉化樹立中國坐標
圖為中關村創業大街。
(資料圖片)
圖為中關村西區全景。
(資料圖片)
2月23日,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內,“中關村創新成果展”正在展出,170家高新技術企業的340項最新成果在展覽中亮相:能夠完成人流分析和軌跡跟蹤等功能的人臉識別開放平台、可以實現神經外科手術精准定位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能夠在雞蛋殼上雕刻的五軸全閉環高精密雕刻機……展覽突出了近年來中關村示范區企業取得的最新前沿成果,顯示了近年來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所取得突出成效,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自2018年9月1日起的每個周六,社會公眾可網上預約參觀,零距離欣賞這場北京科技創新的盛宴。
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和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一直以科技成果轉化為突破口,不斷深化改革、破除束縛科技成果轉化的諸多制約,充分發揮各方力量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為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奮勇前行。
採取更多措施支持
轉化渠道不斷拓寬
近年來,北京中關村始終圍繞原始創新、前沿引領形成一攬子支持措施、創新機制,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和產業界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為示范區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2018年4月16日,教育部科技司、中關村管委會聯合發布關於促進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方案,將推動高校技術轉移辦公室建設、建立中關村各分園與在京高校精准對接機制、支持在京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
2018年11月16日,中關村管委會發布《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關於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指導意見》,作為國內首個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指導意見,該政策在項目篩選和監管等方面大膽創新,探索以非共識機制遴選項目,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實施動態加碼式資金支持方式。
對於顛覆性技術創新及其成果轉化的支持,中關村不遺余力。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表示:“《指導意見》對顛覆性技術的支持方式共有八項,包含資金支持、產業對接、市場對接、市場投融資服務、宣傳服務等,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多個角度為顛覆性技術創新進行支持服務。”
創新機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對於中關村高校、科研院所來說亦是一條必由之路。
2010年前后,在國家系統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政策之前,北京理工大學就在中關村 “1+6”政策支持下,通過“學校技術入股+股權獎勵+團隊現金入股”的方式,探索了學科性公司成果轉化模式。得益於這項機制創新,該校的理工華創公司已於2018年通過並購上市,成為繼理工雷科公司之后的又一個上市案例。
“機制創新是多方面的,除了成果轉化模式需要創新,成果轉化工作的組織形式也需要創新。”北京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主任戴斌介紹道。2016年,北京理工大學成立了專門的技術轉移中心,同時成立了北京理工技術轉移有限公司,實行市場化運營。通過這種組織模式的創新,建立了與業績挂鉤的考核激勵機制,進一步推動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中關村對於這種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的模式表示認可,2018年10月,以專項經費方式,支持包括北京理工大學在內的十多家高校院所建設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戴斌告訴筆者:“我們技術轉移中心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校的創新成果對接資源、打通渠道,讓更多實驗室階段的成果變成產品、得到應用。”
今年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舉辦,北京理工大學牽頭的6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楊樹興教授主持完成的“某制導火箭系統”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戴斌介紹道,這項成果經過了轉化和產業化的實踐檢驗,產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實際上也是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典型案例之一。
此外,新型研究機構也不斷創新機制,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如位於中關村軟件園的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探索建立知識產權共享機制,知識產權形成的收益向一線科研人員傾斜,並通過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設立量子信息研究與成果轉化基金,引入專業化服務機構,推進成果轉移轉化。
加速合作頂尖院所
產研互動步伐加快
北京市海澱區西三旗橋西南角,“中關村軍民融合創新創業基地”的招牌格外引人注目。2017年7月20日,專注於科技軍民融合領域成果轉化、科技服務等內容的“中關村軍民融合創新創業服務平台”正式運行,基地入駐科技軍民融合類企業70余家。如今的中關村軍民融合創新創業基地,已經快速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科技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
為進一步增強產研互動,中關村堅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利用密集的優質科教資源,加快和頂尖院所的合作步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2018年8月27日,北京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科技創新成果,最新研發的“新一代指紋識別技術”實現了一系列技術突破。北京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博士邰騁介紹說,“新一代指紋識別技術”解決方案,可在十億級別的指紋比對上實現實時高精度比對。
北京大數據研究院由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海澱區政府、北京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四方共同建立,和其合作的企業有科大訊飛、旋極信息、先進數通等,目前已孵化出“訊飛交通超腦”、“國家北斗網格碼標准及成果”和“金融風控反欺詐”等成果。
此外,中關村積極與中科院合作,不斷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了積極成效。
在資源開放共享方面,29家中科院實驗室挂牌為中關村開放實驗室,與中關村2000多家企業聯合承擔國家項目、共建企業技術中心、制定標准和委托合作研發項目數百項。在推動項目落地方面,組織實施完成七屆中關村技術轉移獎勵評選工作,評選出科技成果轉化獎77項,技術轉移組織獎186項,鼓勵獎83項。
在服務機制方面,中關村與中科院共建了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探索市場化、專業化成果轉化模式。中國科學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心總結經驗,大膽創新,在技術轉移專業平台建設,尤其是科技金融、眾創空間、雙創工程等不斷進行全新的探索和嘗試,完成了一系列服務企業的技術轉移創新機制,有效配置科技資源的技術轉移新模式。”
新型孵化器蓬勃發展
多層次服務體系形成
中關村近年來不斷深化創新平台建設,打造創新創業載體,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如今,中關村創新氛圍濃郁,創新型孵化器蓬勃發展,一個多層次的創業服務體系正在形成。
1月,第二屆中關村前沿科技創新大賽頒獎典禮暨優質項目展在京召開,齊碳科技的“納米孔基因測序儀”項目、中航邁特開發的高品質增材制造用球形金屬粉末均斬獲大獎,相應的獲獎企業將有望獲得500多家中關村金融機構的投資融資,與中關村16分園特別是郊區10園進行對接,盡快推動前沿技術落地。
中關村前沿科技創新大賽,通過新型的遴選方式,在眾多參賽企業中選出一批代表前沿科技的企業或是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項目,為其后續成果轉化提供便利,目前已成為中關村示范區展示前沿科技和前沿生態服務體系的一張名片。翟立新表示:“我們通過前沿科技大賽這樣的活動,來更多地發現、培育和支持優質的企業和團隊,從而為首都的高精尖經濟結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中關村科技前沿創新大賽凝聚了一批創新領軍企業,也營造了創新創業的濃郁氛圍,更是為優質的創業項目打造了轉化落地的良好生態。
全球性創新賽事推動著科研成果轉化,同時針對民營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的資金短缺、稅費負擔較重、技術中介市場不發達等各種困難,一批新型創新創業孵化機構如雨后春筍般產生,在提供全方位科創服務、加快推進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創客總部先后幫助京東物流等3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完成前沿技術對接,有效促進前沿技術應用推廣,為科技創業者帶來了可觀的銷售收入,並於2018年入選中關村示范區硬科技孵化平台﹔泰智會產業加速器專注構建產業生態,提供成熟的產業規劃咨詢,幫助企業迅速成熟,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生命科學園生物醫藥科技孵化有限公司通過知識產權服務保障科研成果高效轉化……一個個科技企業孵化器,構建起外部支持要素和在孵企業之間的橋梁,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需要承載空間的支撐,為促進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轉化及產業化,中關村以海澱為核心,創新機制覆蓋了整個北京,形成了每個區一個分園的“一區十六園”發展格局。
2018年12月26日,中關村管委會和首鋼共建的“中關村(首鋼)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產業園”啟動儀式舉辦,產業園將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新應用,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應用落地落實。智慧樓宇內僅靠“刷臉”就能通行、服務機器人在園區內穿梭、自動駕駛車輛招手即停……這樣炫酷的場景,未來將在首鋼園內成為現實。
如今,中關村早已不是地理意義上的中關村。從最初技術成果輻射全國,到如今前沿創新開始影響世界,中關村完成了從北京中關村到中國中關村的跨越,現正在向世界的中關村邁進。中關村把創新的種子撒向了四面八方,成為中國創新發展、以科技引領未來的一個重要實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