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流量黑產”,別讓“黑手”操縱公共輿論場
漫畫/勾犇
議論風生
與其說“流量黑產”只是娛樂圈裡的泡沫,倒不如說,這些泡沫早已溢出,並對公共價值造成了破壞,已經到了該被治理的時候。
在央視曝光某流量明星一條微博獲上億次轉發為流量造假之后,《新京報》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目前粉絲“花錢打榜”在業內已成常態,“流量黑產”已經擁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那些流量明星有專門“打榜群”,有的“刷手”自稱手中賬號百萬,“5萬元就可以送你上微博熱搜榜前三”。
幾年時間裡,從地下到地上,流量造假完成了從小打小鬧到“產業化”的“華麗轉身”。在很多平台,各種有關增粉、刷量、上熱搜的廣告隨處可見。“流量黑產”已經成為半透明、全公開的產業。
如果不是“流量黑產”對影視、文化產業與社會誠信體系已產生明顯的破壞作用,甚至其模式滲透到其他領域、被復制用於違法犯罪活動,這一行為恐怕還不會引起這麼大的關注。
以往,流量造假往往被看成是一種娛樂圈的自嗨和虛假繁榮。可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在唯流量驅動下,相關參與者正在用金錢造起一座座“假山”,他們賺得盆滿缽滿之時,影視文化行業的生態早已被扭曲和破壞,公共輿論也被這些“假熱點”操縱得暈頭轉向——本質上,這就是拿私利“綁票”公共的輿論場。
更重要的是,一些“刷榜”的操作手段,幾乎是不可避免地勾連著盜號、虛假宣傳、侵犯個人隱私、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等違法犯罪行為。與其說“流量黑產”只是娛樂圈裡的泡沫,倒不如說,這些泡沫早已溢出,並對公共價值造成了破壞,已經到了該被治理的時候。
在“流量黑產”的運作鏈條當中,相關平台是承載體,也是展現體,對於大量虛假流量的涌入,平台應盡到封堵的責任與義務,因為虛假流量不僅會影響平台的公正性,也會破壞絕大多數用戶的使用體驗。如何處理異常的數據變化,平台應該有最理想的解決方案。但站在平台的角度,虛假流量會讓平台顯得人氣很高,而氣泡被戳破之后所帶來的失望感,也會對平台發展造成不小的損傷。
打擊流量黑產,平台有責。在數字產業有一個專業術語叫“數據清洗”,檢查數據的一致性,發現並糾正數據文件,最終呈現一個有用的、干淨的數據結果。作為數字內容平台,相關服務商也應保持平台內容的“數據清潔”,阻擋流量作弊,把人工干預降到最低程度,以減少人為因素參與所留出的利益空間。隻有不斷清洗和打假,平台才能夠強身健體、長久發展。
而延伸出去,如何界定流量黑產的違法性質,則需要公共治理,以及相關執法部門的介入。“流量黑產”是否涉嫌違法經營、構成不正當競爭,甚至涉嫌欺詐犯罪等法律問題,更需要有清晰的認知。“流量黑產”行業存在的基礎是相關領域的商業利益,這不僅僅是流量主一方得利,更涉及對投資者、廣告商們的利益損害。
流量造假之所以橫行,是因為“流量黑產”的相關環節,都已經產生了上癮式的流量依賴,大家在這個產業鏈上各取所需,誰都沒有動力斷腕。當此之時,相關網絡、市場監管部門更要主動發力,嚴格執法,從根本上鏟除這一非法產業存在的根基,還公共輿論空間一片清明。
□韓浩月(文化評論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