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考場撬動育人大課題
【誠信建設萬裡行】
在高校裡,每逢期中檢測、期末考試都是學生最忙的時節。熬夜刷題、背重點、押考點,臨時抱佛腳,希望獲得一個好的分數。但與此同時,作弊刷績點、求及格也成為高校考風學風的嚴重問題。面對蒙混作假、應付過關的大學生,嚴查處罰之外,還有哪些好的方法,對大學生而言,如何讓考試作弊這一“誠信風險點”變為育人的契機呢?
無人監考培育自覺意識
2006年,內蒙古民族大學兩個院系首先嘗試了誠信考場。所謂誠信考場,指的是經由學生自願報名參加的無人監考考場,因為無人監考,對學生自律自覺的要求更高。在那時,一共有5個班級178名學生參加誠信考試,佔當學期考試人數的1.5%。內蒙古民族大學副校長任軍說:“誠信考場最初是學院層面的創新,后來,學校層面評估發現效果很好,便在全校開始推廣這種做法。”
在實行誠信考試之前,內蒙古民大對作弊的懲罰也很嚴格。有過作弊記錄的在畢業當年不能被授學位,代考的將被開除學籍,但如此仍然難以管住作弊問題。“歸根結底,外部監管是被動的,終歸會有人心存僥幸。如果不從主觀認識上解決問題,嚴厲懲罰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任軍說,要激發學生的榮譽感和主動性,才能起到立德樹人的效果。
“一開始還不大理解,考試就考試,為什麼要無人監考,還要簽誠信考試承諾書。”2014級學生白春陽曾經憧憬沒有人管的大學生活,以為考試差不多就可以,卻沒想到來到了一個“較真兒”的學校。
“每天都有排課,晚上還有晚自習,再加上考勤違紀的通報都很嚴。”白春陽記得,院裡對同學們參加誠信考試特別重視,光是輔導員就來宿舍講了好幾次。“大概就是說他律不如自律,大學生作為成年人應該有對自己的要求。”后來,白春陽他們宿舍的同學都報名參加了誠信考試。
據內蒙古民族大學近三年的統計,誠信考試班級平均違紀作弊率為0.3%,而非誠信考試班級平均違紀作弊率為0.9%。考研率方面,誠信班級考研率較對照班高2.1%。
“考試並不是學校對學生的刁難,而是學校提供了一個讓學生檢驗自己在這段時間收獲多少的機會,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2016級物理班班長郎紅雲覺得誠信考試讓自己的思想發生了變化,端正了對大學生活的認識,對人生更有責任意識了。
為遵紀守信學生開証書
為此,該校大力推動誠信考場的普及,出台規定,各院系如果要評選先進單位,院系內參加誠信考試的班級比例應在50%以上,並明確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2017年的期末考試中,288個班級的13488名學生參加誠信考試,佔全校學生總數的63.9%。12年來,參加誠信考試的學生共有23萬人次。
2017屆內蒙古民大畢業生中,有1620名同學的檔案裡裝有學校頒發的“誠信証書”,嘉獎他們在四年本科學習中一直堅持無人監考的誠信考試。學校推行誠信考試制度12年來,共有4355名同學獲得了這份由學校開具的“品質証明”。“‘誠信証書’在用人單位中已經小有名氣,他們也非常認可。這樣對學生來說,也有動力參與。”任軍說。
記者了解到,重慶工商大學也有類似的做法。凡參加了“免監考”並且大學四年零作弊的同學,畢業時都可以獲得一份誠信檔案。由學校學生處蓋章后,裝入學生本人的人事檔案中,跟隨其一生。誠信檔案主要是將學生的基本情況、考試記錄、獎懲情況記錄在案,大學畢業時,誠信檔案可以向用人單位開放查閱,成為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通行証”。
重慶工商大學教授余新說,“免監考”制度不僅教育學生掌握真才實學,更鍛造高尚誠信的人格。“免監考”增強了高校的集體凝聚力,強化了學生的自律意識,培養了他們恪守誠信的優秀品格,帶動了更多同學參加“免監考”。
內蒙古民族大學教務處處長楊恆山表示,隨著誠信考試教育與學風建設、學生榮譽激勵和教學單位工作考核有機結合,誠信考試教育的外延也不斷擴大,學生作業、學年論文、畢業論文是否抄襲,都會納入誠信考試的評測體系,誠信考試教育成為學校“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形成了獨特的校園質量文化。(劉博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