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點燃專利火種,激起創新熱潮

2019年02月27日08:28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原標題:點燃專利火種,激起創新熱潮

“還記得那是1987年2月10日,春節剛過,海南綠意盎然。我收到了印有中國專利局授予專利權決定的通知書,落款處蓋有專利局業務公章以及長條形‘授權日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九日’的鮮紅印章。工作人員告訴我,我是海南第一個拿到專利証書的人。”回憶起那天的情形,工程師王曉立依舊滿臉興奮,“我當時還是西聯農場技術革新小組負責人,手握通知書,心裡充滿著創新成果被認可的喜悅。”

王曉立的專利“手把齒縱式藥品鋁蓋開動器”,是一種改進的醫用藥瓶鋁蓋開洞裝置,可以滿足各種容量的醫用注射液藥瓶鋁蓋開洞需要。彼時,我國專利法剛剛開始實施,“提交專利申請!”王曉立這樣想著。但當年海南尚未建省,信息閉塞,王曉立隻能靠留意報刊上有關專利制度方面的報道了解申請專利的方法,並多方寫信問詢海南地區如何提交專利申請。最終在原中國專利局的搭線下與廣東農墾總局科技處取得聯系。一個月后,該處負責人卞華欣專程來到海口,與王曉立一起完成了專利文件撰寫工作,並由卞華欣帶著初步完成的全套專利申請材料返回廣州。

三十年前,海口與廣州之間僅憑每天一班飛機和一班輪船通航,通訊條件也極差。王曉立與卞華欣隻能靠信件交流提交專利申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回復原中國專利局數次發出的專利申請文件“補正”要求。“那段日子相當難熬,因為不知道能等來回信還是遙遙無期。不過最終還是讓我等到了。”王曉立十分感慨。

在“手把齒縱式藥品鋁蓋開動器”獲得實用新型專利並批量生產后,陸續進入全國20余個省市,300多家醫院。這在當年專利工作幾乎為空白的偏隅小島上猶如平地一聲驚雷,瞬間炸開了鍋。許多熱愛發明的人士紛紛萌生了提交專利申請的念頭,可當時海南並沒有相應的機構。於是,當地有了一句話:“提交專利申請前期需要做什麼准備?找王曉立!”

“我先后與20余名個人或企業就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進行討論,甚至為了解決相關技術問題一次次拍電報請教北京、廣州專利管理部門的專家,最終他們中很多都獲得了專利。”王曉立說,在平時工作中,他看到有企業因自己的產品被別人學走而苦惱時,也會鼓勵他們提交專利申請保護自己的創新成果。

2012年4月2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海口代辦處成立,海南發明人提交專利申請再也不用往外跑,大大提升了當地人提交專利申請的效率。很多上了年紀的發明人在代辦處享受著高效便捷的服務時,不約而同地回憶起上世紀90年代的某個炎熱午后,與王曉立站在椰子樹下汗流浹背地探討如何把自己發明與技術更好地寫進權利要求書的場景。

進入新時代,王曉立依然總喜歡琢磨、鑽研技術活。如今,他共獲得19件專利授權,其中與太陽能熱水器有關的研發成果佔了一半以上。說起這個,現任海南同華天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的王曉立自豪之情溢於言表,“因為海風的影響,海南的熱水器設計一定要考慮防風問題。然而大部分熱水器相關專家生活在北方,不了解海南的環境,他們設計的太陽能真空集熱管與地面一般是50度或45度,經常被風打壞,我設計的是27度,既能抗台風,又考慮到海南地理緯度低,這個傾角能最大程度讓真空管的吸熱面受光,提高加熱率,兼顧了經濟與環境效率。”

“發明創新是一條活到老學到老的前進之路。”王曉立表示,他希望海南的“本土”發明人將創新開發融入海南自貿試驗區建設中,以高水平的研發成果推進自由貿易區(港)綠色、健康、高質量發展。( 本報通訊員 程 楠)

(責編:龔霏菲、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