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類型多元,內容優質

今年“春節檔”電影叫好又叫座(光影視界)

左 衡
2019年02月21日08: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今年“春節檔”電影叫好又叫座(光影視界)

圖為電影《飛馳人生》劇照。

圖為電影《瘋狂的外星人》劇照。

圖為電影《流浪地球》劇照。

圖為電影《新喜劇之王》劇照。

“過年到影院裡看一兩部電影”,已成為春節期間最熱門的文化消費之一。今年“春節檔”,8部影片集中上映,成為近3年上映影片數量最多的一年。

與往年相比,2019年“春節檔”(除夕至初六)有幾個鮮明特點。一是競爭更加激烈。二是票房再創新高,截至本月10日,累計票房超58億元。三是電影類型實現突破,中國本土科幻電影異軍突起,電影《流浪地球》以堅實的科幻理念、壯闊的宇宙景觀、深厚的家園情懷,讓中國甚至部分世界范圍的觀眾領略中國科幻片的獨特魅力。四是觀眾觀影滿意度再創新高,“春節檔”觀眾滿意度得分83.9分,是自2015年開展調查以來春節檔中的最高分。在中國電影需要從產業發展的黃金階段邁向創作的黃金階段之時,如何提升品質,差異化滿足不同受眾觀影需求,如何進一步調動觀影熱情、滿足受眾審美期待,今年“春節檔”的創作與市場反響,可提供一種借鑒。

類型多元共生,將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外化為藝術情境

今年“春節檔”的影片在創作表達中有三點值得關注。

首先,類型多元,不同類型嫁接各有亮點。《瘋狂的外星人》以喜劇為主加入科幻情節,《飛馳人生》以文藝片格調演繹體育競技題材喜劇,《新喜劇之王》則用喜劇面相走向文藝片的抒情,《流浪地球》在科幻片加災難片的敘事中暗含青春片的熱血,《廉政風雲》追求劇情片般的懸疑感和復雜性……

類型拼接並非新生事物。“春節檔”電影採取這一策略的目的,是為保証觀眾觀影時得到不同類型帶來的審美感受。對這種豐富、多元電影類型的自覺追求,也是出於對春節檔期特定文化心理的判斷。

其次,在嫁接不同類型時,創作者各展所長,力求突破。寧浩再次啟動“瘋狂”概念,將他擅長的本土喜劇延展到世界甚至宇宙舞台,將科幻電影情節與中國的城市小人物故事有機組合﹔韓寒繼續著他的賽車情結和文學思維,同時表達了青春之后的人生狀態﹔周星馳在內地電影從業者身上再次發現了努力奮斗的精神﹔作為青年導演的郭帆將青春氣質不動聲色地融入影片的壯闊景象之中……

最后還應當看到,電影作為大眾文化產品,作者屬性一般弱於作品屬性,創作個性往往隱藏於大眾審美的共性之間。幾部反響良好的“春節檔”影片異質而同構,其敘事內核高度趨同。

一是既對中國社會景觀做了寫實化的細致表現,又都根據劇情進行了自由想象和創造。二是都選擇普通人作為主角,不同於以往所謂的“小人物”,“普通人”的價值觀更明晰和堅定:自尊且心懷善意,敬業且追逐夢想。三是劇情內核趨同,普通人遭遇困境,甚至面對不可抗力的災難時,不輕言放棄,積極尋找出路,不斷付出甚至犧牲,最終完成任務、實現夢想。這些影片用影像的方式,從不同側面將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外化為藝術情境,主題大都勵志,人物始終抱有不忘初心的堅持。關注人、關注現實、關注當下中國逐漸成為一種自覺的創作追求。

口碑效應顯著,觀眾審美根植於對本土文化的創新表達

“春節檔”影片的市場走勢則揭示出一些更值得思考的問題。初一、初二是第一輪觀影高潮,觀影單位以家庭為主,對象以合家歡題材影片為主﹔初三到初六觀影選擇發生變化,觀影單位以朋友社交圈為主,對象轉向口碑最好、傳播度最高的影片。在所謂“后春節檔”初七到十五,隨著大量人員從家鄉回到工作的城市,還會出現一波觀影的小高峰,以個人選擇為主,對象則是尚未觀看而又感興趣的影片。

這種“三次觀影定律”的現象,使影片質量高低和輿情的影響變得愈發重要。擁有良好口碑的優質影片,開始掙脫明星效應、經典IP、大制作等因素影響,成為左右票房走勢的決定力量,同時在初七到十五的“后春節檔”發力,實現口碑與票房的穩步攀升。

“春節檔”觀影作為正在形成的“新民俗”,與30多年前開始的春節聯歡晚會、20多年前出現的元旦“賀歲檔”電影一樣,“春節檔”電影折射著中國社會、文化、受眾心理的變遷。

今年“春節檔”電影,文化的本土性得到更多彰顯和更具創新性的表達,也得到了更多觀眾情感的共情與審美的共鳴,顯現出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如迥異於西方同類題材影片設定的電影《流浪地球》結尾,人類選擇背負地球家園一同遷徙,用“愚公移山”式的故事與藝術的手段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其中推崇集體、講求合作、重視家庭、對故土和家國的熱愛等精神內核和價值觀,既具民族性,又胸懷世界。文化內核是科幻文化的基石。一如原著作者劉慈欣在20年前創作同名小說時的表態——“我們不是在流浪,而是依然和我們的古老文化在一起。”

“春節檔”觀影作為包括審美、消費、社交、傳播等多個場域在內的文化現象,也體現出基於本土性的創新。一方面,電影文化的生產主體(創作者與觀眾)切實有力地摸索並實踐﹔另一方面,有思想價值的批評和理性的輿論反饋也對實踐進行越來越有效的反思。

觀影選擇更趨理性,優質作品方能贏得長久市場

“春節檔”觀影作為中國獨有、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現象,正在對全球電影行業產生影響。

高歌猛進之時,我們也要心懷憂患意識。一些影院的觀影體驗仍然不佳,放映機燈暗、影廳秩序亂、服務不到位。應該意識到,中國電影沒有商業不行,隻有商業也不行。中國電影需要市場基礎,更需要品質鍛造、審美創新與正能量擴展。

票價上漲導致觀眾觀影人數縮減,觀影選擇更趨理性。一些觀眾甚至會主動比較多個平台的電影評分綜合得出評價,做出選擇。在此情況下,高品質作品更會脫穎而出,這也再次印証了“內容為王”的市場鐵律,走向成熟的觀眾將對中國電影供給提出新期待和新要求。

回到創作上,則應看到喜憂並存。一方面,“春節檔”電影的一些作品實現了從題材到類型,從國產片工業化生產模式到制作水平的突破,另一方面,還有一些作品創作觀念陳舊,編、導、演等環節的新力量仍然不足。《新喜劇之王》需要更大超越《喜劇之王》的情感體驗……

這個春節,觀影人次和電影票價在平衡博弈中維持著票房的上漲,更豐富的電影類型為觀眾提供多樣選擇,國產科幻片迎來新的工業起點。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對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新的成長增量的期許和走出品質之路的期待,不妨就從2019年“春節檔”電影開始。

(作者單位: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制圖:蔡華偉

(責編:龔霏菲、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