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 孕育創新
發展科學教育,提升全民的科學素養,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選擇
科學教育是科學普及的手段,也是科學創新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的賀信中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人們越來越關注科學教育與國家發展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地把發展科學教育、提升公眾科學素養與國家民族利益聯系在一起。眾多國家也越來越清晰地把科學教育改革作為國家的重要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偉大飛躍,取得舉世矚目的科學成就。在科學教育與科學普及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為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的科普活動,全國科普日舉辦14年來,共組織活動7萬多場次,參與人數超過14億人次。這些年來,我國公民科學素質也取得大幅提升,中國科協發布的數據顯示,相比於2010年的3.27%,2015年的6.20%,2018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已達到8.47%。但總的來說,我們的科學教育、科學普及與先進國家相比仍然有明顯的差距。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指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他還指出,應該“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
縱觀世界格局,當下的國際科技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激烈,我國對戰略科技支撐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迫切,發展科學教育,提升全民的科學素養,是將我國建設為科技強國的必然選擇,也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選擇,更是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
如果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那麼科學教育、科學普及可謂第一助推力。
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促進國家富強的重要保障,為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提供堅實的支撐,提高國家的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尤其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科學技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更加顯著。
科學教育通過培育高素質科技人才、向全民普及科學知識,讓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創新被極大地推動,科技成果惠及億萬人民,有力地改善民生福祉,實現國家的繁榮與富強。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實際上是物質生活與精神世界的發展。科學技術能引起國民生活、國家經濟、國際關系的廣泛變革,推動物質生活的騰飛。科學教育則發揮著對精神世界重新建構的作用,推動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協調統一,反過來再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
讓我們用科學之光照亮求真創新之路,用科學教育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努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