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推送“主播帶你逛AI花市”等迎新內容,優酷上線“看讀享玩”文娛消費活動——
互聯網場景下的文化消費升級

買年貨、逛廟會、看大戲,紅紅火火過大年,春節將近,年味兒漸濃,而在如今的互聯網場景下,這些傳統的文化消費被賦予了時代新特征。1月31日起,酷狗聯合廣東省網信辦等匯集平台125位主播,以直播和短視頻的形式連續9天為線上觀眾送上“歌聲唱旺花城”“非遺文化傳承”“主播帶你逛AI花市”等豐富多彩的年味兒內容,展現粵式新春民俗風情。無獨有偶,從1月25日開始,優酷上線“新年有戲”春節活動專題頁,集合阿裡旗下的優酷、淘票票、阿裡文學、大麥等大文娛業務,推出“看讀享玩”全方位的文化娛樂內容消費活動。
如今,文化娛樂內容消費與互聯網的結合,擴大網絡版權產業的邊界,同時也推動了文化消費升級。在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看來,文化娛樂消費與互聯網結合,已成為春節期間文化消費的一種重要方式,市場需求旺盛,吸引眾多公司參與其中。對此,他建議,公司在推文化活動或文創產品時,要把握時間節點,突出新春、吉祥等主題,強調文化體驗,打造爆款產品,同時更應做好知識產權保護與產品長線開發,以打開更大、更長遠的消費市場。
搭上網絡平台快車
廣州素有“花城”之稱,迎春花市更是國內一道特色的嶺南民俗景觀。如何讓年輕人領略這一文化魅力?今年春節期間,廣州市緊跟時代潮流,借助酷狗平台的短視頻、直播、音樂等新興媒體形態,推出豐富多樣的新玩法。“1月31日至2月8日,酷狗平台上的125位主播通過‘線上+線下’並行的方式與觀眾分享‘歌聲唱旺花城’‘非遺文化傳承’等精彩的粵式新春民俗活動,展現地方非遺文化,如廣州欖雕、廣繡、嶺南押花藝術、嶺南剪紙藝術等﹔在最有特色的‘AI花市’上,酷狗主播梁山山還將帶領線上觀眾感受19位世界花卉協會花藝大師為廣州2019年花市設計的19款作品,‘科技+花市’讓嶺南新春民俗活動更具活力。”酷狗音樂宣傳總監方圓告訴記者。
除了直播,新春期間,酷狗音樂還會根據新春團聚的多個場景,如游子歸家心切、全國辭舊迎新、白領返工上班等推出系列新春音樂內容專區,讓不同的人群在不同場景都能享受到音樂帶來的視聽盛宴,打造懂用戶的音樂產品。“酷狗音樂通過AI算法,能精確捕捉用戶情緒的變化與需求,精心制作歌單,為用戶提供貼心的音樂服務。”方圓介紹,比如酷狗發布了無障礙聽歌的9.05版本,確保讓每一位視障朋友都能用酷狗聽音樂,傳遞愛與正能量。
在優酷“新年有戲”專題活動中,將這種新年文化消費擴展至“看讀享玩”。記者從優酷獲悉,在內容方面,不僅包括熱播劇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綜藝《以團之名》,還有精選電影《毒液》《神奇動物》,以及動漫《小豬佩奇6》等。此外,優酷還將直播遼寧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等18台春晚。同時,用戶在頁面上點擊春節檔院線大片,還可以直接跳轉到淘票票和大麥的購票鏈接,以優惠的價格購買《瘋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等線下電影票和《三體》《搖滾莫扎特》《貓》等演出門票。喜歡文學的用戶還可以通過頁面自動跳轉到阿裡文學分會場,以較低的價格購買《大江大河》等影視原著小說,以及《房思琪初戀樂園》等暢銷電子書。
除豐富的內容外,“新年有戲”專題還推出了基於互聯網的新玩法,如“集福氣分千萬”“看直播搶紅包”“限時五折福利”等福利活動,觀眾通過看視頻簽到、參與做任務等方式積攢“福氣”抽大獎,還能邊看春晚邊搶紅包,並能享受各種文化娛樂消費服務商品的限時五折優惠,通過一個平台就能獲得“看讀享玩”文化娛樂消費服務。
推動文化消費升級
其實,去年酷狗就參與了廣州花市的“歌聲唱旺花城”活動,共征集到238條創意短視頻,傳播總量2298萬,互動量10.4萬,視頻總播放量超過千萬。“酷狗以音樂、直播、短視頻的多種形式創造優質內容,為廣州的城市文化名片增光異彩。”方圓表示,尤其是互聯網直播的表現形式豐富,參與性互動性更強,能夠更好地傳播傳統民俗文化,給老百姓帶來新鮮的過年文化體驗。同時,通過在線觀看人數,以及與主播的互動,可以反饋用戶對內容的喜好,為平台提供更多新思路。更值得關注的是,利用網絡直播平台助力嶺南傳統文化傳播,對文化消費市場的培育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手段,同時也為新一代年輕人認識傳統民俗文化提供了一個更易於接受的渠道。
近年來,背靠阿裡巴巴集團的優酷一直在探索互聯網場景下的文化消費。“希望通過‘新年有戲’春節活動,阿裡文娛能為廣大用戶帶來更便捷的文娛視聽享受。”阿裡巴巴集團CEO張勇表示。不論是優酷、阿裡文學,還是淘票票、大麥,阿裡文娛用一個專題頁的方式打通線上線下,用內容場串聯起用戶在春運路途、走親訪友、合家歡、個人娛樂、線上線下等豐富的生活場景,將豐富的文化娛樂內容消費一站推薦給用戶,不僅節省用戶的搜索時間,也避免了用戶同時打開幾個不同APP的麻煩。
互聯網場景下的新年新消費,讓眾多企業看到了新的消費市場。“如今,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互聯網進行文化娛樂消費,這是一個大的趨勢。”大數據研究咨詢機構澤傳媒首席執行官杜澤壯告訴記者,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裡,用戶的聽音樂、看電影、看綜藝、旅游等文化娛樂消費需求非常大,購買力強。針對這一市場,企業應研究什麼樣的活動或產品更適合這一場景,以吸引用戶來體驗、購買,同時建議拓展包括微商在內的新的消費渠道,推動文化消費升級。
陳少峰也認為,企業推出的活動或產品要與節日氣氛相匹配,要強調文化體驗,如針對春節的產品要突出吉祥、新春元素。同時,因這種產品銷售有一定的期限,時效性強,要把握好時間節點提前進行預熱,打造一些爆款,貨物數量要充足,可以借助網紅、綜藝節目進行推廣,進一步擴大消費群體。他建議,企業在進行文創產品開發時要有長遠眼光,推出每年都能夠售賣的文創產品,比如吉祥物、生肖形象,這樣銷售效果更好,也便於進行知識產權保護。
杜澤壯認可這一觀點,認為銷售時間長的文創產品市場效益會更好,如故宮文創,能帶動周邊衍生品持續暢銷。“企業在進行文創開發的同時也要注意版權保護,合理適度開發,以打造一個能產生長遠效益的文化品牌。”他說。(本報記者 竇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